3,050 次瀏覽

「我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位球員。」-高志綱從球員到教練的「新轉變」

前統一獅捕手高志綱引退後接下二軍總教練的位置,對他來說這是截然不同的挑戰,從球員轉變為教練,到底有何不同?所幸高志綱過去守的是棒球場上最「忙碌」的捕手位置,對於他的教練之路,有著意想不到的幫助。而當然,成為教練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球員成長,但在希望球員提升能力的同時,教練自己本身的實力,是不是也該同步提升呢?

「又是高志綱!」台灣的棒球迷對於這句話相信不會陌生,2003年亞錦賽,高志綱在中華隊面對韓國隊的比賽,一棒敲出致命的再見安打,幫助中華隊以 5 : 4 擊退宿敵,至今都還是球迷難忘的記憶。

轉眼16年過去,當年尚未進軍職棒的高志綱,經過職棒洗禮後,正式於2018年底卸下球員身份,開始接任統一獅隊二軍總教練,對他來說,這確實是人生的一大轉變,從「球員」轉換身份為「教練」,是差異非常大的一件事。

本篇文章有以下三大重點:

1. 從14年的球員身份卸下球衣並轉任教練,對於高志綱來說有何轉變?他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帶兵帶心」?

2. 過去擔任捕手位置的高志綱,對於這個守備位置有什麼見解?捕手位置對於他擔任教練有何幫助?

3. 每個球員天份不同,他該如何判斷球員優劣?在球員成長的同時,教練本身是不是也該「活到老、學到老」?

前統一獅捕手,現為獅隊二軍總教練高志綱(圖片來源:高志綱粉絲團)

教練、球員大不同

「以前當球員的時候,我就是把自己的身體顧好、技術練好、觀念養成好,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可以了。」高志綱說道:「但是當教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你必須要能夠掌握每個位置、每位球員的狀態,有點像媽媽帶小孩,每件事情都要管(笑)。」

一年下來,高志綱坦言教練不好當,尤其自己並不是屬於很愛叮嚀、緊迫盯人型的個性,因此他也確實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不過高志綱也說道,擔任教練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如果能夠因為自己的幫忙而讓選手成長,對於教練而言,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每位球員的個性、成長背景都不同,不可能用一套方法就可以套用在每位球員身上。」對於高志綱而言,擔任教練的第一年自然還在摸索,但他已逐漸體認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例如有些球員自主性、企圖心都很強,這時可能就要更採取鼓勵的方式;但有些球員可能惰性比較強,就需要比較嚴厲的訓練方法。

自己也當過球員,所以高志綱很清楚,球員非常需要有「目標」可以讓他前進,因此高志綱也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除了提升球員技術外,也要替每位球員設立目標,讓球員知道「自己為何而練」,而不是漫無目的的前進,這樣球員在訓練上會更有動力。

想當捕手,需要注意些什麼?

高志綱過去堪稱「護國神捕」,捕手這個位置,確實對於他在擔任教練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幫助,高志綱就說:「捕手在場上是很忙碌的守備位置,除了要了解場上現在的基本局勢外,自己投手現在狀況如何、還有什麼球路能發揮、場上守備球員如何站位、對方跑者的動作、對方打者的動作、雙方休息室的動作等,都是要特別注意的部分。」甚至如果有某位守備球員在當天狀況較差,高志綱也要想辦法引導投手投出不容易被打到那位守備球員方向的球。

除了指揮,與投手的溝通也很重要,畢竟在場上具有「主動」地位的還是投手,投手遲遲沒有投出那顆球,比賽是沒有辦法繼續下去的,所以捕手如何引導投手是一大課題,尤其是當投捕之間出現對於配球的意見分歧時。

「我的配球方式不一定對,有時候可能結果好壞不一,這時候可能就是雙方要再互相溝通、討論一下。」高志綱說道。

甚至什麼時候要用「假暗號」、什麼時候要用「真暗號」,例如什麼時候投手搖頭是假的?什麼時候不要讓投手「假搖頭」?什麼樣的動作才不會讓打者識破?都是捕手該了解的功課。

由此可知,在場上的思考、判斷、溝通能力,是一位好捕手的首要條件。

高志綱認為,捕手這個位置相當忙碌(圖片來源:高志綱粉絲團)

而也因為總是要思考、觀察這麼多事情,有時候比完賽到飯店,腦袋都還在運轉,但這樣的特質,也是一位出色教練所必須具備的,可以說,高志綱在球員時代,就已經在逐漸培養自己的帶兵能力。

「不過,這樣的能力,自然是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你要一個剛進職棒的捕手就做到這些事,真的很不容易。」高志綱以過來人的身份說道。

就算不在場上,捕手也可能是球員陣容中最忙碌的角色,高志綱就舉例,像是跟著中華隊去打國際賽,捕手除了要非常詳細的研讀情蒐資料外(跟讀書考試的感覺差不多了),甚至也要參與投手部門的會議、以及進攻部門的會議,會議量是別人的一倍,說捕手不論場上場下都是最繁忙的守備位置並不為過。

令高志綱最「震驚」的兩大強投

高志綱球員時代的成就輝煌無比,職棒生涯14年下來,總計出賽1101場比賽、平均打擊率.278,並有11度入選明星賽、4度最佳十人、2度捕手金手套獎項的紀錄,絕對是足以在史上留名的好捕手。而在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中,自然會有跟某些投手搭配時、比較「特別」的比賽經驗。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嘟嘟』潘威倫了,」高志綱回憶道:「我覺得嘟嘟真的就是個『投球藝術家』,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嘟嘟在場上是不太搖頭、拒絕捕手暗號的,但這絕不代表他沒在思考,都只隨著捕手走。」

高志綱繼續解釋:「這是因為,嘟嘟沒有一套僵化的思考邏輯或是投球模式,面對同一種情況,他可能可以有三、四種不同方案來解決,例如他在面對同一位打者時,第一個打席可能第一球就決勝負、但下個打席可能前兩球都是要引誘你出棒的壞球,用各種不同方式去解決同樣的情況,而不是某種情況,就一定只有一種解決方式。」

這是年輕投手可以跟潘威倫好好學習的地方,畢竟要能具備潘威倫這種等級的危機處理能力,可是需要非常高深的功力、與面對任何狀況都極為冷靜的心理素質。高志綱表明,以嘟嘟這樣出神入化的投球功力與水準,能拿下中職史上最多的143勝,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來就是『大餅』林岳平。」高志綱說道。

2008年,拿下當年中職總冠軍的統一獅隊代表台灣出戰亞洲職棒大賽,當時在總冠軍賽完成「一、四、七」特攻的強力洋投海克曼,原定要面對韓國職棒的SK飛龍隊先發,不過在比賽前,海克曼表明自己的肩膀不舒服而無法登板,情況緊急之際,教練團決定推出先發、後援兩相宜的林岳平掛帥。

一般來說,教練團在面對這種大賽時,都會提前幾天告知先發投手要在哪場比賽先發,讓球員有時間可以做好準備,這種臨時將投手推出的情況並不多見,不過最令人震驚的是,林岳平一上去後的表現卻虎虎生風,面對當時被稱為「韓職史上最強球隊」的飛龍隊,投完七局僅失掉3分,幫助獅隊拿下勝利,足見他的強大抗壓性。

對於這兩位強投,高志綱認為他們都有一些共通點,首先是面對任何場面都能沉穩面對的「冷靜」,再來就是「求勝企圖心」,高志綱解釋,有些球員可能在眼見狀況不利的時候就會比較早放棄、或是失去該有的冷靜而失控,但對於潘威倫跟林岳平來說,他們非常少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一位「好球員」該具備的條件:冷靜與沉穩,絕對是必須的。

高志綱認為,技術或是運動能力當然是評斷一位球員是否具備成為合格職棒球員的指標,但是強悍的心理素質,就是決定這位球員能否登峰造極的關鍵。

前面提到的潘威倫、林岳平都是這樣的例子,高志綱也以自己為例,他說:「以前在高張力的比賽時,我其實有時候會聽不到四周的聲音,那個時候的我就是完全『進入自己的狀態』,在當下,我覺得自己就更能夠冷靜的做出判斷。」

高志綱認為,這就是專注度的差異,每一位球員的專注度都不一樣,有些球員可能也能進入這樣的「自我狀態」,但有些球員可能很容易就受到外界干擾而沒有辦法繳出好表現,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在這個時候就會呈現落差。

(圖片來源:高志綱粉絲團)

但心理素質能不能透過訓練改善?

高志綱表明,如果在訓練時的每個環節、每個動作、每個過程,你都能全心全意、用最高專注度投入,在比賽時,你就更容易將專注度給提升起來,一旦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更心無旁騖的去面對你的對手。而真正的現實是,這也就是「傳奇球星」與「好球員」的關鍵差別。

日式?美式?哪個好?

台灣過去的棒球環境是採用日式訓練的「打罵教育」,主要就是讓球員有戰戰兢兢的感覺,不過在這樣的壓力下,球員是在「盡量別犯錯」的情況下進行比賽,因此可能會形成「不犯錯就好」而不是「嘗試並追求更好」的心態。

不過自從台灣巨砲陳金鋒開始挑戰旅美後,有越來越多球員或是教練帶回更先進的美式訓練觀念與教學方法,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美式訓練比較著重在「溝通」、「討論」上,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教練與球員間能一起商討出更好的比賽方式。

高志綱認為,他沒有辦法評斷說哪個體系的方式比較好,畢竟如前所述,每個球員的個性、生理、心理狀態都不同,沒辦法用同一套方法應對,還是必須回歸到因材施教的原則上,有些人可能需要些微施壓、有些人則需要更多鼓勵,對高志綱而言,只要能讓球員進步,那就是最好的方式。

而雖然大家都在討論美式訓練好、還是日式訓練好,高志綱倒說:「我們應該要把兩邊的優點都吸收轉化,進化成『台式訓練』。」回歸到最基本的能力,高志綱還是認為身為教練的自己要把自身水準給提升起來,尤其是面對各國先進的訓練方式,盡量多涉獵與進修,除了提升自己外,也能提升球員的水平,尤其現在網路資訊發達,許多球員甚至會拿著手機影片問教練怎麼練才是好的,這時如果沒有相對應的回答,就代表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

(圖片來源:高志綱粉絲團)

「學無止境」的必要性

高志綱於前段提過,「學習」是一位教練的必備功課,持續的吸收新知可以讓自己的觀念不斷更新,進而讓自己的帶兵功力更加精進。而對於高志綱來說,這樣的習慣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養成的,過去他在學生時期,不論練球再怎麼累,該完成的課業還是會好好完成,他也認為「學生運動員」依然具備學生身份,而且「學生」二字在「運動員」三字前面,因此讀書還是基本要做到的。

學習這件事,如果要舉出轉化為教練帶兵的實例,高志綱就說:「我在研究所時的論文是研究短打戰術對於比賽得分的影響,結果顯示,執行短打對於得到你要的那一分有所幫助,但如果你想要再得第二分、第三分,機率就會下降,甚至在美國的研究是,只要短打,得分機率就是呈現顯著下降的狀態。」對高志綱來說,這樣的過程對他在執教上就有很大的加分作用,也可以藉此思量更多戰術的使用時機。

至於當時的高志綱為何會選擇攻讀研究所?對他來說其實相當簡單,高志綱表示:「除了對很多新事物都有興趣外,也因為我認為,在大學時代學到的東西已經用的差不多了,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新知識,很自然的我就往更高層級的研究所去探尋新知,但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心態,讓我在學習上相當積極,而不會覺得好像是很有壓力的在唸書。」

你的痛,我能感同深受。

2008年,高志綱曾遭遇右手肘骨刺的問題,加上父親當時驟然逝世,讓高志綱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也難以專心在球場上拼戰,所幸當時包括球團、家人、朋友都全力支持與陪伴他度過低潮。高志綱記得,後來兒子出生讓他心境有些轉變,加上休季時每天台南、台中兩頭跑去進行復健訓練,才能在隔年逐漸找回身手,並將難以消除的負面情緒漸漸轉移。

高志綱說:「當時雖然很難受,但是只要想到前輩王建民、郭泓志等人面對傷勢依然打死不退的鬥志,就會覺得自己這個傷勢其實也不算什麼。」高志綱也表示,一個選手能在整個生涯都保持健康、打出好成績真的很厲害,但一個能從嚴重傷勢中復出並再爬起來的球員,更令人欽佩。

過往遭遇傷勢的經驗,讓高志綱現在在擔任教練時,對於隊上子弟兵受傷時的心境更能感同身受,也因此,他會盡量跟受傷的球員多聊聊天,希望能了解球員內心更深處的想法,就算當下沒有辦法立即解決,講出來後,相信也會讓球員的心理好過一些。

(圖片來源: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

高志綱也特別加註:「聊天的時候就盡量不要再聊棒球相關的話題了,因為一整天都是棒球圍繞在身邊,聊天再聊棒球只會讓球員產生排斥感,這時候可以多聊一些生活上的話題,這可以讓球員比較放鬆一些。」

當然,擔任教練後的高志綱,壓力絕對更大。在壓力大的時候,他也不會讓自己一直處在棒球的環境中,而是可能會去打打高爾夫球,享受在山林中的放鬆感,並藉由與其他球友的交流聊天,來抒發自己的壓力。

我不會放棄任何一位球員

以職業球團的立場來說,如果是剛簽下一位球員,自然會給他幾年時間的成長期,但假設球員年紀大概到了27、28歲時,還沒有打出一定的成績,球團就不會再給太多時間養成,而高志綱也認為,獅隊已經算是相當願意等待的球團了。

不過如果以高志綱的角度出發,他說:「我絕對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位球員。」身為教練,他希望自己能好好幫每個球員確立目標,讓球員更有動力強化自己,也期許在自己的幫忙下,每個球員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尤其過去是在二軍,更希望所有人都能把基本功給紮實打好。

成為教練的這階段,對於高志綱來說是在生涯規劃之內,畢竟球員不可能當一輩子,因此他很早就設定要以成為教練為目標,既然成為教練了,他希望就確實的把教練這個角色扮演好,盡全力幫助每位球員成長,他也坦承,現階段的自己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進步。

(圖片來源:高志綱粉絲團)

以獅隊教練團的配置來說,高志綱絕對是球隊未來倚重的教練人才,所有獅迷也都期待,在高志綱教練的輔助與教導下,小獅子們都能成長茁壯,幫助獅隊奪回那失去已久的王座。

空中荃運會節目主持人曾荃鈺與臺體大學長高志綱合影(圖片來源: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

圖片來源:高志綱粉絲團、全國廣播FM106-空中荃運會

【採訪撰文: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全國廣播FM106-空中荃運會、運動視界編輯陳君岱】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