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9 次瀏覽

拳擊讓人敢於實踐-專訪清泉國中拳擊專任教練謝家智

拳擊運動是由兩位拳擊手互相對峙、透過技擊來得分,將對手擊倒或者是比賽結束時分數較多的一方獲勝。世界上最早的拳擊比賽規則大約出現在西元前688年,當時拳擊做為一個競賽項目進入第2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近代的英國再次興起拳擊風潮,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職業拳擊競賽。除了職業拳擊之外,業餘拳擊、拳擊有氧等相關運動也開始出現,拳擊運動的多元性更加提升。

國際拳擊總會的一星教練、中華民國拳擊協會A級教練,現任清泉國中拳擊專任教練的謝家智,帶著一對賽德克族兄弟拳擊手,17歲的張梓辰與15歲的張祈恩,一同接受全國廣播專訪,分享他們對拳擊運動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拳擊運動的有趣之處。

「我從民國90年開始擔任選手,訓練了10年左右,後來轉為教練任教,至今也過了大概8年。」謝家智教練回想自己與拳擊的淵源。

拳擊和游泳相似,不只是全身性的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除了在過程中可以鍛鍊肌肉、消耗熱量,更可以學習基本防身技巧,也是海內外明星藝人維持身材的好方法,而比起競技拳擊,聽起來相對親切的拳擊有氧運動可能是許多人接觸拳擊運動的契機。不過,謝家智教練指出,比起「拳擊有氧」,對抗式的拳擊是無氧性的運動,根據目前拳擊比賽的運作方式,一場比賽是由至少大約三回合組成,一回合持續2到3分鐘,每回合中間休息1分鐘,屬於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

▲拳擊場地規則 (Aiba國際拳擊總會技術規則中譯版)

至於回合的計分方式是屬於裁判的主觀判定,每場比賽都會輪換裁判,一場比賽會有六位裁判,五位是得分裁判,負責每一回合結束後依照積極主攻、成功擊中的拳數多寡等諸多因素判定由哪方贏得該回合。拳擊擂台上還會有一位場上裁判,但是這位裁判主要的任務是避免選手受傷、觀察選手有無犯規動作、讀秒(數八)和分離選手等相關規則的執行與運作。

為了避免運動傷害,選手除了必須穿戴內含緩衝軟墊的拳擊手套之外,手部都還會在纏上綁帶,穩固手部的姿勢、保護皮膚或關節免於受傷;至於頭部的保護,業餘拳擊,或是職業拳擊的未成年選手,上擂台競賽時也都會戴上頭部護具進一步增強保護力,有些選手也會在臉部抹凡士林、潤滑皮膚,降低臉部受到攻擊而導致擦傷的可能性。

談到關於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的差異,謝家智指出,職業拳擊的回合數比較多,節奏會比較慢,拳套也會比較小一點,賽事獎金比較高、入場也要有入場費,整體來說商業性質比較重,至於業餘拳擊(奧運拳擊)則是規則再較為寬鬆一點、比較沒有商業性質、講求休閒娛樂、純粹競技的對抗式拳擊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拳擊項目也是屬於業餘拳擊。

「技擊的運動項目,如果不是你揍人,就是你被揍。」

謝家智教練笑著說,這就是為什麼學習拳擊能有效訓練專注力與反應速度。

練拳擊對人有什麼好處?謝家智表示,健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體格的維持,而拳擊運動就如同大部分的體育活動一樣,可以讓瘦弱者變強壯、肥胖者也能減重,而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會幫助人產生自信。此外,拳擊的運動模式能夠訓練專注力,並讓人觀察力變強、對周遭環境的改變也會更為敏感、隨時都保有警覺;就算拳擊只有用手來攻擊,不能用腳踢,但在閃躲攻擊的時候身體要不斷的移動,所以也屬於全身性的運動,能夠平均訓練上下半身的各部位肌肉。

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拳擊感覺就像是在打架,所以可能會有一些不良的觀感,在招生或是推廣時就會相對比較不容易。謝家智教練分享他招生的過程和經驗,他指出許多專項教練都會到國中小學校去舉辦類似體驗活動,讓學生可以有機會更加認識某一項運動,有了興趣就會更願意來嘗試,之後常常就會朋友拉朋友、熟人拉熟人一起來學拳。被問到學習拳擊的過程,張梓辰、張祈恩兩兄弟異口同聲的表示,會入門拳擊,也是跟著他們另一位更年長、也有在練拳的兄長。

▲清泉國中拳擊選手張梓辰與張祈恩

談到拳擊運動最難的部分,謝家智認為是內心的恐懼。見到高速來襲的拳頭,一般人都會害怕,甚至會反射性的閉上眼睛,而拳擊選手就要學會克服這個恐懼,張著眼睛看著拳頭、分析理解拳頭的路徑並做出對應的防禦,不論是讓身體閃開,或是用自己的手將對方的拳架開、阻擋保護自己。

至於平日的訓練模式,謝家智說,平常熱身的時候,許多拳擊手都會練跳繩,訓練肌耐力,這也是在訓練用腳尖的力量來控制身體;除了跳繩,許多選手也會打沙袋來練習,主要是用來訓練招式的距離與熟練度。還有一種「手靶」訓練,由兩人互相協助,持靶者會透過指令來進行模擬的招式對抗,更有實戰演練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空手訓練,就像是在與空氣打拳,這是開放自由的動作測試,更是一種連貫招式的想像訓練,以及全身的熱身協調。

「拳擊有氧好像在跳舞又好像在打拳,如果只是單純想要運動流汗,這種比較有氧的也許適合,但是像我們這種要去比賽的競技拳擊,就較接近無氧的運動。」謝家智教練解釋拳擊有氧與一般拳擊運動的差異。

被問到最近興起的拳擊有氧運動,謝家智教練表示,拳擊有氧比較像是跳舞,不過在舞蹈動作中會加入一些拳擊的招式,融合武術動作,透過動作模仿來達到心肺有氧、協調性與肌耐力的鍛鍊,與技擊性的拳擊運動其實有本質上的不同。拳擊與其他武術類型的運動,像是散打、柔道等等又有什麼不同呢?謝家智教練指出,拳擊基本上只能使用拳頭來作為攻擊的手段,不能使用腳步、膝蓋、肩膀,甚至連手肘、手掌等等都是不能使用的,而且攻擊對方的部位也只限定為腰部以上的正面,因此可以算是技擊項目中非常安全、保護選手的運動。

在拳擊運動中,身高較高者有身體距離較長的優勢,不過相對的力量跟速度就不一定能夠練到和身高較矮小者一樣全面。張梓辰、張祈恩兩兄弟表示,他們兩位都是屬於身材較小的拳擊選手,所以在戰鬥的時候如果與對手的距離較遠,對方較長的手臂很可能會讓情勢對己方不利,所以都習慣不斷的往前壓迫對手。

聊到印象深刻的挫折,張祈恩表示:「沒有得到自己預想的成績吧!」他說之前在總統盃沒有成功奪冠,只拿到第二名,不過他也在賽後分析檢討,是因為自己當時還不會面對擅長拉開距離、又是左撇子的選手,所以之後也往這個方面去訓練補強,並告訴自己下次有機會要把這個成績討回來。

同樣的問題,張梓辰回答:「一樣是在比賽中沒有發揮出自己應該有的表現。」他說在之前的全中運時因為沒有提前控制好體重,直到接近比賽的時候才開始調整,結果影響到身體的狀況、打亂了預定好的節奏。他表示,經過了這次的經驗,讓他學到了以後要更早先就做準備,降低風險。

「都已經不太記得還在選手的時候遭遇到的挫折了!」謝家智教練說,因為當選手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但當教練後就要煩惱學生的狀況,從家庭因素、時間分配、課程安排到賽前狀況調整等等,要很全面的照顧選手的生活狀況,還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少數的選手影響整個隊伍的向心力與訓練風氣;他舉例假日訓練常會遇到學生不願意來,所以教練就要改善訓練、安排重點、盡量把時間縮短、增加效率,想辦法把無趣的訓練變為一項遊戲。

「對教練來說,比賽表現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選手的安全。」
謝家智教練嚴肅的表示,對於教練們來說,選手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珍貴。

謝家智回想,有一次帶高中的選手比賽,結束之後那位選手看起來都沒事,沒想到晚上他打電話來說眼睛看不到、很不舒服,所以教練就緊急帶選手去醫院,發現是鼻梁骨折,影響到視覺。謝家智說,在賽場上都有醫護人員在現場,但如果在賽場外發生事情,像在外面跟別人起衝突、或者是吃壞肚子之類的,就很難預測,但還是要盡量避免各種不好的狀況發生。

謝家智教練特別提醒,對於拳擊選手來說,體重的控管非常重要,因為很多的選手平常體重都會比賽事的量級更高,所以幾乎都會在比賽前就要安排日程來降低體重,但如果這個過程不順利、時間太少、體重降太多,身體的健康狀況與賽事表現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有時候就會出現平時訓練明明都很強,但面對比賽卻無法發揮的情況。

在學習拳擊的過程,除了緊張與刺激之外,也有歡笑與開心。張梓辰認為,準備比賽的時候整個隊伍都有共同的目標、互相加油打氣,這是非常棒的感覺。張祈恩則笑說,為了打近身戰,有時候不斷逼近對手卻不小心靠得太近,反而發生不小心親吻到對方的意外。

「在比賽中可以看出選手的個性。」謝家智教練笑著說,這是他在擔任教練後發現的有趣事情。兩位選手也給教練一些回饋,張梓辰表示:「雖然給教練帶的時間不長,但覺得教練很懂得與選手溝通、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張祈恩則說:「感覺得出來教練是個有趣的人,練習的時候也會盡量多一點變化,避免學生們一直重複訓練會膩。」

「如果來學拳擊想要上擂台,最少也要半年以上的訓練吧!不過這是以訓練完畢、想要獲勝作為前提啦,如果只是想上場體驗,隨時都可以!」謝家智教練笑著說,也歡迎各位對拳擊感興趣的朋友勇敢來嘗試。

照片來源:謝家智、空中荃運會

採訪撰文: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全國廣播記者陳軒北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