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2 次瀏覽

全台唯一武術學校教練徐永科18年的武術人生

武術是一種戰鬥的技藝,包含「搏擊」與「格鬥」,搏擊指的是鍛鍊身體各個部位來戰鬥,格鬥則是更注重在用傳統刀劍、槍棍等冷兵器進行作戰。廣義的來說,日本相撲、西洋擊劍也都屬於武術的範疇,不過一般狹義來說,武術是指發源自東方、特別是古代中國的諸多傳統功夫,也因此「武術運動」總是帶有一種玄幻的神祕感,給人諸多想像空間。

被學生們暱稱為「勇哥」的武術教練徐永科,到場來幫大家揭開武術神秘的面紗,他是中華民國武術總會B級教練跟裁判,同時也是段位證書四段的教練,曾經是全民運動會國術擂台、武術散打60公斤級冠軍,並參賽過七屆全國運動會,成績是兩金兩銀兩銅,目前在全臺灣唯一一間武術相關學校「苗栗縣福興武術國民中小學」擔任武術教練,專長是「武術散打」。

本篇文章三大重點:

1.在大眾印象中的「國術擂台」與「武術運動」有什麼差別呢?「套路」跟「散打」又有何差異?

2.國外的武術風格跟台灣的武術訓練有何不同?習武之人有何好處?

3.擔任全台唯一一間武術學校教練,對於帶領學生學習武術,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與甘苦?

徐永科教練從高中開始接觸武術運動,以選手的身分持續訓練奮鬥了18年,最後退役轉為擔任教練;他說一般練武術的人大多從國中開始就訓練並參賽,甚至許多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會先從基本功、套路開始練習,或是多少參加一些表演適應,相對自己高中才接觸到武術,已經算是晚起步的了。至於會踏入武術圈內,徐永科笑說因為自己的高中導師本身剛好也具有國術專長,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之下跟隨老師投身進入國術領域;當初也沒有想太多,就是一直跟著教練學習訓練。

「因為武術,我的整個人生變得很不一樣!」
徐永科因緣際會踏入武術圈,卻被這裡的溫暖所吸引,從此改變人生的計畫。

被問到武術與國術的歷史沿革,徐永科解釋「國術擂台賽」是民國87年之前臺灣區運動會的競技項目,至於現在的「武術運動」,則是後來中國大陸方面希望能夠將這項運動推入亞奧運等賽事,才從「國術擂台」中再設計出來的項目,分成套路與散打,並設立相對應的規則和計分方式等等。臺灣從民國88年開始轉換成兩年一度的全運會,也加入了武術運動項目。

至於「國術擂台」與「武術運動」又有什麼差別呢?徐永科教練表示,國術的拳法流派種類比較多元,武術的話則主要就是以長拳、南拳跟太極拳為主,其中長拳的彈跳動作比較多,南拳注重喊聲發力、下盤功夫,太極拳則相對講求柔軟度。講到這三者的區別,徐永科還不忘分享一個武術界的玩笑:「長拳很長、南拳很難、太極拳停不下來。」

「我擔任選手時,其實最享受的就是在賽場上,被裁判宣告獲勝的當下!」徐永科笑說,對光榮勝利的追求,就是支持他在武術之路前進的動力。

至於現在武術運動兩大項目,「套路」跟「散打」有什麼差異呢?徐永科解釋,其實就是「攻防招式組合成的套路演練」與「古代國術擂台戰鬥場上的散打技擊」,套路是動作展示、點到為止,散打則是實戰上場、拳拳到肉。

套路除了講求指定武術動作的完整性與流暢度,還有相當特別的「自選套路」競賽方式,是由選手自己在某種類型的武術中,挑選難度不一的動作,編排成自己的一個套路,就像是在編舞、體操或是極限滑板運動一樣,當然做出難度越高的動作得分也就越多。

散打因為講求的是對戰雙方徒手攻防,場上的狀況多樣、變化多端,而且由於招式動作是建基在傳統國術上,跟跆拳道、泰拳、柔道等技擊運動的模式又會不太一樣,「遠踢近打貼身摔」的散打對戰包含的動作更多元、整體戰鬥也是相對更為全面的。

「練好的關鍵,是選手本身的面對訓練的態度。」
徐永科的奪牌故事,是由堅忍不拔的態度,與滿是艱苦的訓練所組成。

回想訓練過程,徐永科表示,高中時期幾乎沒有休息,每一天都在訓練,但身為選手,認真只是最基本的。在散打比賽中,每次上場遇到的選手都不同,招式的變化性也就相對大,所以很講求即時的戰術思考。他也提到,之前受訓的時候,是學生們直接住在教練的家裡,每天吃住等生活起居都由教練來照顧,連起床上學之前都要先晨跑,甚至連飲食都要受到調控,因為散打比賽會先依照量級來做分別,所以控制體重就是很重要的第一關,如果不合標準甚至還沒比賽就先失去資格了。

散打的比賽運作方式是三局兩勝,看選手在各局的表現來評分,至於技術得分的話也有,像是如果一局內出界兩次就判定該局戰敗,或者是如果成功將對手擊倒、無法再起身也能算是獲得勝利。散打比賽進行的時候,除了有一些受到規範的動作之外,選手基本上可以自由運用所有武術各種流派的動作招式;不過為了保護選手安全,如果雙方實力相差太過懸殊,裁判也會提前制止比賽。

除了在身體招式的訓練,徐永科說,武術運動也很講求武德,一些規矩禮貌、輩分倫理等等都很注重,也相對的會影響到武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行為。像是在禮儀方面,跟柔道相似,每局開始前都會先向對手與對手的教練敬禮,呈上敬意、彰顯武德。而聊到現在流行、與散打有點相似的綜合格鬥,徐永科也指出,綜合格鬥的規則性就比散打更低,而且可以使用地板技,不像散打如果雙方選手近身超過三秒裁判就會將兩人分開。

「第一次參與國際賽,就抽中後來奪得金牌的籤王強敵,被踢了一腳鼻血狂噴,隔天半張臉都腫起來,在賽場上真的都沒有在客氣的。」徐永科教練笑著說,這是他對於初次比國際賽最深的印象。

聊到國外競賽與訓練的經驗,徐永科回想表示,第一次出國就是在2004第六屆亞洲盃武術錦標賽,當時在緬甸比賽。但徐永科說,在第一場比賽就遇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強敵,比較擅長摔技的自己還來不及發揮,在遠距離就先被對手踢中側臉,落敗之後回國檢查才發現眼窩骨折了,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之後也曾經跟著師兄弟到廣州移地訓練,當時安排的培訓員之一就有角力奧運金牌的選手,並從這位角力選手學到了不少關於摔技的靈感。

見識過國內外訓練方式的差異,徐永科笑說,不知道為什麼,但國外選手的體格都普遍比較壯碩,尤其是伊朗、阿富汗等接近中亞地區的選手體型素質都比較好,在技擊運動項目的表現也都不錯,尤其近幾年伊朗在散打上的表現相當厲害,幾乎是可以與來自武術發源地的中國選手相抗衡。

至於身為選手遭遇到最大的挫敗,徐永科笑說,在高三時與六位師兄弟同時出賽中正盃,結果師兄弟們都表現卓越,就只有自己負責的量級沒有拿到金牌,當時感到自責與挫折,不過也許正是因為當時這份不甘願與想獲勝的強烈想法,在中正盃結束之後的全民運動會,徐永科就一鳴驚人、勇奪金牌。

身為武術人的優勢是什麼呢?徐永科表示,武術運動是相當平衡、全身肢體都會活動到的運動,體能會全面的進步,而且協調性、穩定度都會提升。除此之外,由於訓練過程很辛苦,不斷重複的動作、技術與體能訓練,會將對喜愛事物的熱情轉為堅定前進的動力,可以磨練孩子的心態,學習面對壓力,孩子也會更堅強、更不容易被挫折打敗。

「從選手轉為教練後,更能夠感受到當時教練的辛苦。」徐永科擔任教練後的體悟。

因為曾經身為選手、走過訓練的艱辛,徐永科表示,他現在的訓練會帶入更多趣味性的體能競賽小遊戲等等,讓學生比較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被問到臺灣學武術的人口多寡,徐永科坦承,傳統武術一直都不算熱門,不像跆拳道,不只得過奧運獎牌,民間也有很多推廣,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都有完整的訓練與發展,武術的推廣與傳承還有努力的空間。

聊到自己任教的苗栗福興武術國民中小學,徐永科表示,這裡是獨特的全住宿制學校,原先只是學生人數不多的普通學校,後來在民國100年轉換成為武術學校,從最初學生只有30個人,現在國中與國小部門加起來已經有150人左右,也有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像是學校成立初期就有送學生到少林寺學習體驗的機會。

徐永科說,這裡對於學生的生活管理相當下功夫,強調規律的生活作息,學生的三餐也都由學校負責。學生每天除了上課之外,也會有專長訓練,也就是武術、跆拳、柔道、角力、舞龍舞獅等等特色課程。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元的選擇性,在入學後會先安排在各種課程中體驗,之後再由教練老師們提供建議、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專長。

「看著孩子從無到有,為了對武術的熱愛堅持留下,到最後奪牌,證實了這段時間的成長蛻變。」
徐永科教練欣慰的說著,也體會到了身為教練所追求的、與勝利奪牌不一樣的幸福感。

徐永科教練分享他印象深刻的一段教學經驗,當時是第一批進來就讀的國中生,其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從台北來到學校就讀。由於弟弟不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教練考慮讓他轉學,結果他的父母希望可以乾脆就兩兄弟一起轉回台北就讀,但哥哥接觸散打之後非常熱愛,堅持想要留下來好好學習散打,最後就是弟弟回去,哥哥留下,而哥哥國三時也順利在全中運武術項目中拿下金牌。

對於自己近期的生涯規劃,徐永科教練表示,自己帶過的學生中有些對武術具有熱情,就算國中畢業之後,還是會回來繼續訓練,而自己也不希望辜負這些學生們,所以個人目標是帶出能夠入選亞運的選手、更希望能夠成為亞運代表隊的教練,以教練的身分帶領學生勇奪勝利!

延伸閱讀:逃家輟學到海外體育碩士 潘啓誠的奧林匹克故事

照片來源:徐永科、空中荃運會

採訪撰文: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全國廣播記者陳軒北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