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次瀏覽

心理韌性反思學習單:帶學生探索自我、培養成長型思維(附電子書、模板)

本文以12位運動員的生涯故事為核心,透過「心理韌性反思計畫書」,結合學習單的提問設計,幫助老師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找到突破點、累積心理韌性、建立持久的內在動力。

本文重點摘要

學習壓力的累積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常讓學生在成長路上感到徬徨。然而,如何在面對挑戰時勇敢嘗試、累積心理韌性並實踐自我生涯目標,正是每位學生建立自信與探索自我價值的關鍵課題。

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提供「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教學資源,感謝國科會「運科擴能計畫」支持免費公開下載,設計精美、故事豐富,適合學校老師、輔導室、班導師、體育班老師或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家長們使用

希望透過這份電子書與學習單,讓學生能從選手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啟發他們勇於挑戰未知,從挫折中成長

▲以上圖片截自「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

心理韌性反思學習單模板

核心引導問題:「如何讓挫折與我有益?從困難中培養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過去 20 年引起全球關注,加上疫情跟 AI 導致大環境不確定,讓人們壓力增加甚至引發職業倦怠,因此我們需要有效的資源做好逆境管理,避免自己的身心倦怠或垮掉。

根據 Ahlschlager 在 2020 年研究韌性的 5 大支柱,分別是自我意識、正念、自我照顧、積極關懷跟目標感。而疫情後,Polizzi、Lynn 和 Perry 也提出三個 C 的框架反思韌性,分別是:

Control掌控性:相信自己能夠實現目標

Coherence一致性/意義感:理解自己所參與的內容,並且明白為什麼它很重要

Connectedness關聯性:在人際網絡中擁有支持系統,當面對壓力時知道有人能夠支持你


你曾經有過挑戰目標失敗的經驗嗎?當表現不被他人看好時,該怎麼辦?當投入始終少於回報時,如何堅持?你又是怎麼從挫敗的情緒中走出來的呢?為什麼有些人能從失敗中站起來,而有些人不能?日本有句俗諺說的好:「韌性,就是跌倒七次,爬起來八次。」其實人生從來就不是在思考該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而是思考,如何在漫長的人生中,擁有跌倒 7 次,再爬起來第 8 次韌性,畢竟,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面對逆境時,擁有從低谷中再站起的韌性,這是比勝利更重要的事。現在,就讓我們透過閱讀 12 位運動員的故事(推薦閱讀:潘啓誠、郭婞淳、陳念琴的故事),觀察並分析他們是如何面對逆境,從挫折中突破再成長吧!

▲ 運動員潘啓誠的故事。圖片截自「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

老師可以搭配下方提問表格,帶學生反思人在面對挫折時,情緒是什麼、以及如何回應。

心理韌性自我反思學習單表格

OOO的心理韌性自我反思學習單表格

提問我的回應
 1. 根據文本,這位運動員遇到了怎樣的挫折或困境?   
 2.根據文本請判斷,他是如何回應遇到的挫折?面對挫折時他的反應跟行動是什麼?   
 3.猜猜看,他在遇到這挫折時,心中可能會有怎樣的情緒?為什麼?   
 4. 你從這篇故事中讀到最喜歡或有印象的一段話是什麼?請書寫記錄下來。   
 5.反思自己,最近一次讓你感到挫折、挑戰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請試著具體描述挑戰本身,而不僅是結果,讓你更清晰地了解挫折樣貌。   
 6.遇到挑戰時,你的第一個情緒反應通常是什麼?還有那些情緒或想法出現?請盡可能書寫下來。   
 7. 誰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了你最大的支持?遇到困難時,你還有哪些家人、朋友、老師等支持系統可以給你幫助?   
 8.如果困難太大、暫時無法解決、或是需要更長時間才成處理時,我會做些什麼放鬆或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或是讓情緒穩定下來?   
 9.有哪些激勵的話語可以給我鼓勵,讓我在遇到困難且暫時看不到成果時,能堅持下去?   

▲ 運動員陳念琴的故事。圖片截自「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

真實研究案例補充

有一個西點軍校的心理韌性研究是這樣子的。美國名校西點軍校,每年會有 1 萬 4000 人申請,經過三輪資料、筆試跟體能審查後,只有不到 10%,也就是 1200 人會獲得入學的資格,但奇怪的是,這當中,有 200 人以上,會在第一個夏天結束時決定中止學業。

但你是否也覺得奇怪?怎麼會有人花了兩年的時間擠進那道窄門,卻在進門後不到兩個月,就選擇退出呢?

猜猜看,能夠預測西點軍校學生,能否順利畢業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呢?是個性外向?有沒有推薦信?大學入學考試 ACT 成績?情緒穩定力或是領導經驗呢?

其實都不是,只有兩個因素具有預測力,那就是:熱情跟毅力。而這兩個要素造就了一個韌性公式:韌性 = 熱情 x 毅力。

熱情:是長期不變的投入;毅力:是永不放棄的堅持。乘法中不能有任何一個為零,單有一方面是無法形成韌性的。

榮獲葛萊美獎跟奧斯卡獎的威爾·史密斯也曾說過一段非常能代表「韌性」的發言,他說:「我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我不怕死在跑步機上,我一定撐得比別人還久。你可能比我有天分、比我聰明、比我性感,甚至樣樣比我都強,但是我們要是一起站上跑步機,只會有兩種結果:不是你先下跑步機,就是我跑到死為止。就這麼簡單!」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韌性,當然不是決定成功的唯一因素,但當你想要締造出卓越的成就時,無論是教學、演藝圈、或是在運動場上,韌性,是幫助你完成關鍵最後一哩路時,最重要的力量。

我們不一定能總是第一名跟永遠成功,但在超越自己,持續締造卓越的道路上,只要你願意長期不變的投入熱情,帶著興趣有目的練習;永不放棄的堅持毅力,從可控之處看見希望。你也可以成為一位有韌性的人。

這份由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提供的「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資料,其實不僅能用來討論運動員的心理韌性反思,對於如何「突破框架設定未來目標」,或是閱讀故事後反思「21 格自我覺察地圖」(如下圖),還有許多可延伸學習的書籍跟應用面向,歡迎老師們發揮創意多加利用囉!

▲ 21格自我覺察地圖。圖片截自「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

心理韌性自我反思學習單表格,預設學生回應參考:

提問我的回應
 1. 根據文本,這位運動員遇到了怎樣的挫折或困境?潘啓誠一開始參加田徑隊時,教練就對他說:「算了吧!你一定會退出的。」這句話讓他覺得自己不被信任。後來,他第一次參加拳擊比賽時,因為對手的重擊,他在第一回合就被擊倒,輸掉了比賽,這對他打擊很大。
 2.根據文本請判斷,他是如何回應遇到的挫折?面對挫折時他的反應跟行動是什麼?一開始他很沮喪,甚至流下眼淚,但他沒有放棄。教練鼓勵他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變得更強。之後,潘啓誠每天早起堅持訓練,不管天氣如何都努力練習,還從對手身上學習技巧,最終他在國中時期連續四次拿下全國比賽冠軍。
 3.猜猜看,他在遇到這挫折時,心中可能會有怎樣的情緒?為什麼?他可能會感到很挫折、不甘心,也覺得很沮喪,因為他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卻在比賽中輸得那麼快,這會讓他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到。但後來他應該也感到一絲希望,因為教練鼓勵他,他願意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4. 你從這篇故事中讀到最喜歡或有印象的一段話是什麼?請書寫記錄下來。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拳擊,就像人生,總會有跌倒的時候。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變得更強。」這句話讓我覺得人生就算遇到挫折,也能重新站起來變得更好。
 5.反思自己,最近一次讓你感到挫折、挑戰的一件事情是什麼?請試著具體描述挑戰本身,而不僅是結果,讓你更清晰地了解挫折樣貌。最近,我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花了很多時間準備,但在上台時因為太緊張,講到一半突然忘詞,講得支支吾吾,覺得很丟臉。當時我覺得自己辜負了準備的努力,也讓同學和老師失望了。   
 6.遇到挑戰時,你的第一個情緒反應通常是什麼?還有那些情緒或想法出現?請盡可能書寫下來。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是害怕和慌張,心裡會想:「完了,這次一定出糗了!」接著會感到很自責,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甚至會想放棄以後參加比賽,害怕再失敗。   
 7. 誰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了你最大的支持?遇到困難時,你還有哪些家人、朋友、老師等支持系統可以給你幫助?我的媽媽給我最大的支持,她告訴我「就去試試看,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國中很棒的經驗」,讓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班導師也安慰我說:「演講比賽只是一次經驗,好壞是相對的,但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好更進步。」還有我的好朋友一直鼓勵我,說我很勇敢,願意站上台他已經覺得很厲害了。
 8.如果困難太大、暫時無法解決、或是需要更長時間才成處理時,我會做些什麼放鬆或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或是讓情緒穩定下來?我會先深呼吸,然後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讓自己冷靜下來。有時候我會寫日記,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樣心情會比較輕鬆,也能慢慢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9.有哪些激勵的話語可以給我鼓勵,讓我在遇到困難且暫時看不到成果時,能堅持下去?我覺得「失敗不是結束,而是下一次成功的起點」這句話很激勵我,因為它讓我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只要願意站起來並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功。

▲ 推薦書籍分享。圖片截自「12位運動員生涯故事電子書」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