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3 次瀏覽

學院故事:用方法與策略陪伴運動員度過一個又一個的人生難關

在臺灣,政府所有鼓勵各級運動選手的輔導辦法,皆是以升學為導向的補貼方案,沒有對運動選手長期生涯的法令保護,導致選手在心理、技能最成熟之時,往往會因為賺錢工作、意外受傷、學業、貸款等因素,黯然退出競技舞台,除了是運動場上的損失,運動員銜接社會的不適應,缺乏社會需要的技能與輔導機會,無法轉換運動場上的精神與態度融入社會,實在可惜。在心理上,選手離開運動場,少了高額的獎金與酬賞制度,面對社會難以放下身段,且過去習慣鎂光燈關注與高額獎金的生活,選手退休後要融入社會又顯得更加困難;在時間上,相較一般人65 歲後退休,運動員平均30歲左右就要面臨運動生涯的終結與退休,由於長期在單一的運動環境中訓練,退休後的心理與社會適應困難,扮演其他職涯角色的能力就受到相當的限制。因此,建立運動員長期生涯規劃照顧制度與方法,不應該僅止於考量獎金或其他外在報酬層面,且能夠贏得奧運獎牌的選手及符合政府獎金請領制度的運動員實為少數,讓多數運動選手從學生開始就要擔憂退役後的生涯,更讓年輕選手不敢輕易踏入。

如果你是體育暑的長官或是運動員生涯規畫的策動者,你會如何協助運動選手做好生涯規劃?

如果不希望單靠補貼或是政府紓困方案,有沒有辦法有一個模式可以透過運動員生涯規畫,讓選手能夠有尊嚴的自主融入社會,讓企業提升形象賺得利潤,也不必讓政府過分補貼的優質解套方法呢?


線上運動員生涯教育學院,提供選手可能的解決方案

整理一下,運動員生涯受阻原因有與社會脫節、缺乏就業輔導培訓教育、時間有限、缺乏長遠多元職涯的眼界這四類型:

  1. 與社會脫節:運動員長期在安全的訓練環境下,專注的訓練造就優異的表現,卻也與社會脫節太久,突然受傷、中斷訓練後回到社會,容易造成不適應後提早放棄或是難以堅持。
  2. 缺乏運動員銜接與就業輔導培訓的中介所:當頂著閃亮運動明星光環的選手在就業上碰壁,自尊受到打擊,失去工作、酗酒等延伸性問題又讓選手對就業感到恐懼,無疑是雪上加霜。
  3. 運動員時間有限:選手們平均在35歲前從運動場上退休,需要更早、更年輕時就有職涯危機意識,但若期待未滿20歲的小選手們要即早思考自己的生涯,卻又沒有符合運動選手生涯需求的教育平台能提供教練、選手們諮詢,生涯問題只能壓在胸口卻難以解決。
  4. 缺乏長遠多元職涯的眼界:舊有教練系統中對於運動員未來的規畫安排方向單一,除了擔任教職、教練、繼續比賽之外,選手對生涯沒有想像,這樣的想法在變動快速的現代已然不適用。隨著年金改革與國家政策的快速變動,教練老師名額有限,教練還沒退休,選手無法加入,當問運動員:「你退休後到底要幹嘛?」往往只能一臉茫然,被動的等待職位空缺。


運動員的心聲,我們聽見了。
線上運動員生涯教育學院就像是一個專屬運動員的線上職前訓練中心,用行動關注運動員的長期生涯議題,提供學生運動員與退役選手們一站式的終身學習平台,透過生涯服務的案例、教材、課程跟自主學習方案,提供文字、影音、廣播等多感官的教學內容,並在未來持續與經紀公司、企業、媒體合作,連結職場與提升選手企業競爭力,讓生涯的選擇不再只是被動等待,而是持續累積職場實力,成為公司渴望主動爭取的優質員工。網站由中華奧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彭臺臨、委員曾荃鈺、奧運典範選手陳怡安共同創立,透過演講、訪談、賽事經歷蒐集後,轉身投入運動員教育與陪伴工作;我們著重選手的長期生涯規劃與選手職涯策略定位,透過一對一輔導、溝通對話、工作坊操作,陪伴一線的運動員度過一個又一個的人生難關。近年來也陸續邀請理念相同的作者、輔導師與講師加入撰寫行列。

相信「生命總有可以過得更精采的方式」是學院的核心理念,各類課程、文章、影音節目均以「選手真實的故事案例呈現」為軸心,並輔以學習方法跟策略供學習者「嘗試操作」。我們認為運動員是非常需要自省跟受教育的一群,在世大運、奧亞運、公投的激情過後,關於運動員長期的生涯教育、人文涵養與思考啟發卻乏人問津,追求快速、高效的速食成果與成績,也會反映在快速崩壞的體制跟個人壓力上;這時候,慢速成長的奧林匹克精神與生涯教育,就會是穩定大樹的根與養分。

台灣現在最缺乏的就是全人運動典範,
缺乏值得追隨的故事跟動人的生命,
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具體的模範,
不是為了比較,而是為了超越;
不是只在體育上傑出,更要為社會有貢獻。

之於社會,運動員絕不能只是索取者,運動員更要有給予跟回饋社會的責任,盡全力成為對社稷有貢獻、為國家有付出、為國民有負擔的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拿回屬於奧林匹克運動會鼎盛時的那高貴的自尊與自重,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不再任人擺布。


奧林匹克教育的實現,
需要一個恆久穩定的『生產中心』。

奧林匹克教育是建立在體育實踐之上的一種生活原則,他既是追求超越,又講求適度;崇尚自身進取,也追求團隊和諧,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體育實踐,發展出平等、博愛、尊重等精神,這就是教育。但是這樣的教育,每四年才一次,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際奧會在奧林匹克憲章中有提到奧林匹克學院的教育理念,認為是延續奧林匹克精神的關鍵。

回顧3000多年前在古希臘,文理學校就是一個穩定的奧林匹克生產中心,但是在台灣,目前還沒有一個奧林匹克學院,我們要怎麼樣延續這份平等、博愛、尊重的教育精神呢?而面對未來,無疆界世界來臨,體育文理學校(奧林匹克學院)將具有超然且重要的體育地位,甚至成為每個城市必備的基本設施,因為只有體育才能夠真正打從心底影響著全人類。但越是探究核心,其實越會覺得惶恐,因為奧林匹克活動的精神與良善治理的教育觀念,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上是越來越模糊。

奧林匹克格言“Citius – Altius – Fortius”傳達出對奧林匹克活動的期許,它的核心價值在better而不是be the best,追求卓越的價值理念,在爭金奪銀的普世價值中正漸漸流失。奧林匹克憲章中對國家奧會的任務,在憲章第4章27條第2點第1節就提到:「國家奧會任務當透過各級學校、運動或體能教育機構以及大專院校於其所在國的各級學校中,推廣奧林匹克教育,以發揚奧林匹克的基本原則與價值。同時,透過鼓勵設立奧林匹克教育機構,例如國家奧林匹克學院、奧林匹克博物館和其他與奧林匹克活動相關計畫或文化活動以達成推展目的。」這表示,奧林匹克不僅要促進人的健康發展,而且要教育和培養人的品德價值,可見奧林匹克精神的培育對象不僅是體育運動員,還包括普通民眾。

但是要怎麼樣可以深入呢?要怎麼樣才可以把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出來呢?

古柏坦爵士在洛桑日報奧林匹克書信整理中
寫到一段「奧林匹克化的秘訣」
文中提到兩個關鍵:
一個是快樂,另一個是利他主義。

奧林匹克是平衡、是卓越的追求,但是卓越要靠持之以恆的努力進取才可以得到,但是,又是什麼哺育了進取呢?其實是快樂。更明確的說,是努力追求後的快樂。也只有登臨絕頂之時,才能夠收穫快樂的人生。這是祕訣一。

但懂得努力、知道如何獲得滿足,這個快樂不持久,還要再加上第二個秘訣:利他。只有懂得愛別人,才會更懂得愛自己。利己的快樂並非不落的太陽,利他的快樂才是永恆的曙光。

奧林匹克憲章與教育的實現,其實是要懂得整合不同的力量,並且使之和諧共處、相得益彰。從身體、大腦、心智、良知全面性的整合,而不再只是單一化的分別訓練。我們現在已經嘗到單一化拼湊的碎片化後果,分別拼湊缺乏整合確實拙劣又僵硬,奧林匹克主義與精神致力於拆除隔閡的高牆,希望讓更多人都可以享受到空氣陽光;除了陽剛之氣的體力,更需要美學與文學活動的妝點結合,這才是體育核心的綱領,也是奧林匹克教育的重點,而運動員生涯教育學院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還希望可以陪伴運動員走得更高、更快、變得更強、看得更遠。


編輯撰文: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