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 次瀏覽

「一切,從拿起榔頭開始。」-運動場館專案經理葉家榮

運動場館是運動產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大筆預算在場館上流動相當常見,但有很多人好奇,這些錢該怎麼運用?最後錢都花在哪些地方了呢?此外,場館蓋好後,還要面臨比賽過後的「永續經營」及「蚊子館」問題,這又該如何解決?今天特別借重運動場館專家的經驗,來讓大家知道場館建設與經營該如何進行!

運動場館,可以說是整個運動產業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沒有場館的話,何來比賽的舉行呢?例如前年的台北世大運、國際賽會上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全球瘋狂的世界盃足球賽,都需要專業且符合國際標準的場館來讓比賽順利進行。

不過如果因為一項大型賽事而興建新的運動場館,自然有可能衍生出環境與資源使用的議題,我們理應是要在城市建設當中同時發展體育活動,而不是對社會造成更多負擔,也因此,這中間的平衡拿捏就成為關鍵。

對於這樣的議題與討論,台灣第一位就讀於俄羅斯國際奧林匹克大學碩士班、目前於國立體育大學博士班進修的葉家榮,也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方向。

本篇文章有三大重點:

1. 運動場館經理人該如何搞定棘手的蚊子館、經費、環保等大問題?

2. 台灣少數俄羅斯交換學生跟碩士畢業,結果在工地拿榔頭,當理想與現實不相符合,又該如何期待?支持家榮持續往場館規劃經理的動力是什麼?

3. 場館規劃管理有100個細節,台灣未來要申辦運動會,運動場館的走向怎樣比較適合?

家榮過去有過許多運動場館規劃設計與營建管理的經驗,包括了台北世大運主場館的台北田徑場、板橋第一運動場、新竹縣立體育場等大型運動場館都出自他手,加上去年剛考取美國專案管理師 PMP 執照,替自己近幾年累積的經歷進行考核,也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更加充實。

在整個場館建設中,家榮扮演著專案管理( PM )的角色,熱愛運動的他認為這是份兼具榮譽感與挑戰性的工作,尤其選手需要在符合國際場館規則的場地比賽才有成績被認同的可能,讓這份工作更被賦予一種使命感,如果想要讓整個工程的成效更完善,除了要有相關經驗累積,對不同領域人員的溝通與技巧也相當重要。

蚊子館怎麼來的?

以運動場館的營建與管理來說,最常遇到的挑戰自然是場館的永續利用與經營,這也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IOC )於 2020 年改革議題中特別提到的議題,尤其是多年來許多大型運動賽事進行完畢後,容易產生「蚊子館」的狀況,確實對於整體社會資源是一大浪費。

蚊子館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是印象最為鮮明的問題,不過家榮將範圍更加擴大,他表明,場館的永續發展並不單單只有蚊子館的問題要解決,包括每次運動賽會舉辦的碳排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衝擊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IOC 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更共同出版相關議題守則,甚至在場館興建時,也必須要把動物遷徙的時間給考慮進去,這都顯示,運動賽會的執行與整個自然環境都息息相關。

▲里約奧運跳水館是運動場館永續經營中較為失敗的案例

回到蚊子館身上,在我們關注蚊子館的問題之前,可能要先思考為何會有蚊子館?常見的蚊子館通常都是為了大型運動賽事所刻意興建的場館,其中戶外場館可能又更加嚴重。而會形成蚊子館的主要原因自然與「運動賽事的需求和後續場館經營需求不同」有關,以場館的觀眾席來說,在運動賽會期間的每個座位都代表一個商機,但在運動賽會結束後的場館營運,如果沒有相應活動支持,偌大場館的每個「空位」都是一種浪費,賽會期間可能需要這麼多的座位,但在後續經營上的話,可就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了。

此外,如果以奧運會為例,單一賽期舉辦下來可能有 2 、 30 個運動項目,但以一個國家來說,總是會有熱門與冷門的運動項目,如果是熱門項目的場館或許相對容易處理,但當遇到冷門項目時,相關場館的後續經營就會成為問題。以足球為例,若是歐洲國家舉辦世界盃足球賽,場館留下來給每場動輒 3 、 4 萬人的歐洲職業聯賽使用是恰如其分,但如果換到亞洲聯賽一場可能連 1 萬人都不到的情況,這樣的場館就可能成為問題。

這只是其中一種項目的問題,如果是其他運動項目換到不同的國家可能都會有相對應的煩惱,也因此在世大運時,家榮才會與團隊設計出可拆式游泳池、人工草皮足球場搭配臨時看台等措施,將可能產生的後續環境傷害降到最低。

運動場館結合國家發展勢在必行

無論是政府或是建設單位,在場館建設之初都會有永續利用的提案與規劃,但「建設單位」的構成並不單純,可能有賽會組織、市府運動部門、市府營建部門、未來管理單位或民間營運單位,每個單位都會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所以有關單位必須以更「整體」、「大局」的角度來做相關規劃。例如,最近台北市拋出申辦亞運要以「城市整體規劃與再造」為目標就是一個好方向,綜合考量整個城市的需求來規劃,才可以有效避免後續的浪費問題。

當然,場館的「經營管理模式」也是可以考慮改進的方向,以國際領先的場館與娛樂展示公司 AEG 為例,他們的總裁曾說過:「亞洲傳統的場館營運模式就是租金收入,時間乘以空間等於收入總額。但如果大家看看 AEG 的商業模式,會發現我們涵蓋了更多的衍生商業,例如包廂、贊助、餐飲、冠名及綜合開發等。」以 AEG 在上海營運的奔馳中心為例:「租金收入僅佔了 20% ,其他延伸商機則佔了 80% 。」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亞洲不像美國一樣在職業運動上這麼發達,怎麼可能做得到?但換個角度想,運動場所其實就是一個娛樂場所,人們願意不斷的來這個場所才是最重要的。以大巨蛋來說,撇除那些行政、安全及政治議題不談,大巨蛋結合百貨商場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高雄的漢城巨蛋也是,許多喜愛去日本看棒球的朋友,應該也很清楚東京巨蛋結合購物商城及遊樂設施是亞洲相當成功的指標。

以這樣的標準與概念來說,「舉辦體育賽會要能配合自身的國家或城市發展」將是一大關鍵,而不是犧牲國家與城市發展來配合體育賽會。

家榮對此也相當認同,如同前面所說的台北亞運推動城市再造議題,運動賽會的申辦國家必須去思考:「如何讓賽會達到國家或城市的永續發展目標」。舉例來說, 2012 年的倫敦藉由奧運會重新打造東倫敦、 2020 年日本希望藉由東京奧運建設東京灣,並找回經濟衰退 20 年的日本人驕傲、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期望找回法國年輕人的國民豪情,也是一樣的概念。

如果要把運動賽會配合國家發展看的更細,可以觀察索契冬季奧運的例子。當初俄羅斯政府在規劃場館永續利用時就有許多作為,例如發展滑雪度假村、成立城市足球俱樂部進駐主場館、成立冰球俱樂部加入 KHL ( 大陸冰球聯盟 )、改建主場館接續 2018 年世界盃足球賽以及利用奧林匹克公園承辦未來六年的 F1 賽事以帶動城市知名度等,同時他們也建設貫穿機場、市區到山上的鐵路,種種作為都具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要結合原有的天然資源,把索契發展成歐洲第一的運動旅遊勝地。

雖然礙於國際議題及俄羅斯簽證等障礙,目前尚未看到顯著成效,但以大方向的概念層面來說,上位者的整體策略將比單一場館的永續經營規劃來得更加重要。

▲索契冬奧的場館建設具有相對完善的後續配套

但既然是「運動賽會」與「國家發展」的議題,自然會需要民間單位與政府單位的配合,尤其是在最現實的整體預算方面,沒有與政府協力合作,執行起來仍有相當的難度。這主要當然與國內運動產業發展還無法讓民間企業主動投入建設有關,但其實就算是在歐美國家,大型運動場館的建設預算也還是有一定比例是來自於政府,就好比職業足球隊的主場館,不單是球團企業自己的預算興建,也會有市府預算挹注。

場館建設專案管理的「大挑戰」

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大型運動場館工程,國內都已經有足夠的技術去興建,但在一些規劃設計及經營管理的概念上,還是會尋求國外專業人士的諮詢,加上一個運動場館所費不貲,同時也需要不同單位的協調處理,對於家榮這樣的 PM 來說,「溝通」就變成了最重要的課題。

家榮認為這也是最困難的一點,以場館建設的初期來說,比較是屬於建築師的工作範疇,但建築師會有自己的場館設計理念、運動場館也有相應的需求,該如何在理念與實際需求間取得平衡,就是 PM 的協調挑戰,尤其是在教育建築師這件事情上,甚至會大大影響場館建設的成敗。

除了溝通是一大挑戰,在國內建築法規及一些安全規範上,並沒有針對運動設施的特別規定,所以運動設施所用的建築法規及安全規範往往是採用像戲院和音樂廳的規範,在建設上確實是一大困難,家榮的團隊需要採用國外的相關法規來進行測試,如果跟國內法規沒辦法確實對應時,也必須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去跟主管機關做更多解釋與陳報。

這樣的溝通、解釋、協調只是家榮平時工作的一環,包括了運動場館的規劃設計、營建管理、營運可行性分析及大型運動賽會的顧問服務都是他們的工作範圍。

家榮解釋,規劃設計主要是站在「協助建築師」的立場,提供建築師在運動方面的專業諮詢與建議,也要協助建築師做設計圖面檢討,如空間規劃和各族群動線等等。營建管理則要針對場館建設的過程進行專案管理,包含預算編列、材質選用、施工期程規劃及整個建設過程中的品質與安全管理,確保工程能夠如期如質的完成。

這樣的工作內容非常具有挑戰性,尤其需要面對政府、民間單位的諸多意見回饋,不論在身心上都有相當疲憊的時候。不過回到原點,對運動本身有極高熱忱絕對是家榮堅持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如前所述,這份工作對他來說有著無數榮譽感與成就感,看著自己手上的專案像堆積木一樣慢慢完成,就如同自己的小孩逐漸成長茁壯,當他見到許多民眾在團隊規劃的場地上運動、或是優秀運動員在場上不斷突破自己,都會讓他感到與有榮焉。

初入行要從「拿榔頭」開始做起?

運動工程是運動產業中相當特殊的行業,初入這行時也不是沒有內心衝突。試想,一個在學校每天都學著運動行銷、運動設施營運等的畢業生,真正踏入職場後卻要先待在工地監工,這種衝突感確實不容易接受。

家榮印象非常深刻一次的經驗是,他在新莊運動中心負責各項運動設施時遭遇的挑戰。因為這些施工技術、工地管理、工人溝通,全都是學校沒教過的,他每天都覺得自己像笨蛋一樣,有時還會想:「我一個碩士畢業結果在這邊跟你拿榔頭!?」要說自己內心完全沒有掙扎絕對是騙人的。

但當時的家榮知道自己絕對不能放棄,他不斷告訴自己要有耐心並要虛心學習。當時他每天穿一條短褲在新莊運動中心工地進進出出,兩年後終於才逐漸收穫。這段過程是他在這個產業中持續奮鬥的一大養分,也使他就算到現在負責專案時以規劃設計為主,但他還是很喜歡往工地跑,一來那是他成長的地方,二來只有從最基層開始,才會真正了解每個環節所要注意的地方,而不是只待在辦公室做紙上談兵的規劃設計。

況且,運動場館的建設與經營需要注意相當多的細節,如果沒有紮實的學習基礎,很容易在建設過程中遺漏,更容易造成場館使用與後續經營的難度。家榮舉例,以他最常負責的田徑場為例,一般人看到的場地標準都是地面上的東西,如標線有沒有畫對、設備有沒有符合尺寸,但對於建設經營團隊而言,最棘手的工作都是在「地面下」,例如「高程」這玩意兒可能就比較少人會去留意,田徑場的跑道其實是橫向傾斜的,主要是為了跑者的離心力而規劃,但這個傾斜的「斜率」就有很多學問,根據 IAAF 國際田徑總會規範,跑道橫向斜率要小於 1% 、縱向斜率 0.1% ,這對於工程團隊在施作田徑場基礎工程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縱向 0.1% 的誤差是什麼概念?大概就是每 5 公尺只能有 5 毫米的誤差,可見施工品質的精準要求有多高,另外包括畫線技術、場地草種選用和空間的利用(重量訓練區、休息區、消費區域等)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田徑場的跑道建設是一大學問

在整個工作的過程中,有些朋友可能會問家榮:「我希望我家附近也能有個運動中心,能不能蓋一個運動中心都是怎麼評估的呢?」對此家榮也給了大家答案,他表明,體育署其實針對運動中心新建評估有一套方法,如「服務半徑的人口數」等等。但這樣子的統一評估方式並不準確,家榮認為還是要站在產業角度來評估,不同層級的運動場館都有不同的市場,所以評估方式也不太一樣,通常會用被稱做為「定性」與「計量」的方式來進行評估,如運動中心除了周邊人口數外,也要考慮民眾的運動習慣、收入水平、可支配所得等要素。

如果目標是一個大型的運動園區,除了考量一般民眾使用,也要思考未來的營運可行性,例如是否可作為亞洲移地訓練中心?若真是移地訓練中心,思考的邏輯及方向就不可能和以往的運動園區相同。團隊一定會思考台灣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社會治安及交通方便性等因素,設施規劃也會以訓練為主,同時具備賽會功能。因此,針對不同的建設,會有不同的考量與營運方法,當正確定義了一個運動設施的目標功能之後,才能找出真正適切的評估方式。

以台灣現況來說,運動中心這塊表現並不差。台灣現在在規劃設計時,就會讓未來負責營運的民間企業參與討論,讓蓋出來的運動設施更加符合營運團隊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場館維護的需求。

當然,這些營運團隊在初期還沒有充足的經驗時,也無法很明確的提出自己的需求,但隨著運動中心的發展,團隊也會不斷進步。目前比較大的問題還是在「針對賽事」所建的大型運動場館,以家榮的經驗來說,經由 BOT 方式來興建大型運動場館仍是未來主流,以大巨蛋來說,雖然爭議很多,但如果只看整個 BOT 概念,由民間站在商業立場去設計出具有營運可行性的場館、同時滿足政府對於運動設施的需求,會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向。

未來的運動場館將具備何種特色?

現在的時代變遷快速,未來的場館也可能有更多不同的走向,家榮認為,以全球觀點來看,接下來的趨勢勢必會朝向多功能、精簡化為主,尤其是現在綠能、智慧建築當道,包括高雄體育場的太陽能板以及現代運動場館必備的雨水回收系統,都是對於現代運動場館的經營極有助益的措施,在科技開發與環境的共存議題為人矚目的現代更顯重要。

這也是為何 IOC 期望降低城市舉辦奧運會所花費的預算,過去那種花大錢展現霸氣的時代已經過去。家榮認為以台灣而言,與其說台灣的場館應該要用什麼方式,倒不如說台灣需要先擬定自身的運動政策,才能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

不過我們相信,只要家榮持續保持自身的積極與謙虛,無論未來如何變遷,他都能在時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歷史定位,讓台灣的體育環境進步為更接近理想的樣子,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好。

圖片來源:葉家榮、美聯社、運動視界

採訪撰文: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全國廣播FM106-空中荃運會、運動視界編輯陳君岱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