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3月15日拿下HVL高中排球聯賽男子組冠軍「豐王」七連霸的豐原高商,隊長吳國強與舉球員禹良聖兩位排球選手,兩人從國小就認識,至今已經約有十年光陰,長期同班學習、同隊打球,培養出良好的默契,雙雙進入豐原高商就讀,也延續學校在聯賽的優良表現,成功在108學年度的比賽中為學校奪得冠軍,完成七連霸的難得紀錄。
排球起源於1895年的美國麻薩諸塞州,是模仿羽毛球的運動模式,再參考網球、手球等其他的運動而誕生的室內運動,隨後傳到世界各地,在全球獲得廣大球迷的喜愛和支持。豐原高商的兩位排球選手,隊長吳國強、舉球員禹良聖,接受專訪來跟大家介紹排球運動,聊聊在球場上的體驗,分享他們與排球的故事。
吳國強擔任豐原高商的排球隊長一年,在場上擔任攻擊手,也是108年度高中排球聯賽的MVP最有價值球員。他說自己從國小三年級就已經開始接觸排球,國三才第一次踏入排球聯賽,最終拿下第三名;禹良聖也在108年度的高中排球聯賽中獲得最佳舉球員的榮耀,他笑說自己從八歲就開始玩排球,至今也有十年的經驗了,期間參加過多次比賽。
▲攻擊手吳國強英姿
吳國強說,自己從一開始玩排球的時候就被分配擔任攻擊手,曾經在國小五年級被調去成為舉球員,不過之後很快又持續擔任攻擊手。吳國強笑說:「可能是心境的差異吧,我自己比較喜歡攻擊得分的感覺,所以就一直擔任攻擊手。」但是他也強調,一個好的攻擊手,除了要攻擊還要會接發球跟守備。禹良聖表示,自己曾經在國小五年級時被轉調去擔任攻擊手,不過後來又轉回舉球員。舉球員可以說是排球隊伍的戰術核心,和隊友的配合相當重要,必須在瞬息萬變的運動場上冷靜地分析、判斷局勢,再把球配給適合的隊友,因此也要知道每位球員最擅長的球路、高度跟速度,可以說是全場最了解每一位隊友球路的人。
身為攻擊手,吳國強分析,爆發力跟肌力都是必備的,跳起來發動攻擊的瞬間還得要能很快的注意對方攔網手的動向。他坦承,自己擔任攻擊手在身高上是處於劣勢的,因為攻擊手的平均身高都有185公分,所以自己從高一開始就不斷苦練基本功,像是收發球和守備能力等等,也要開發出獨特的戰術技巧,尤其是高中標準的球網比國中時期還要高出八公分,不能再用之前國中的打球方式來面對;他也透露自己最擅長的得分方式是Touch Out,有點像是把球「回擊時打到對手攔網者」,使他觸球後球大角度的飛出或是不好操控球,以達到出界或是落地得分。
單看身高,禹良聖說自己在舉球員的位置上的確有優勢,但高一的時候因為學長的表現出色,沒辦法擠到代表隊內,所以他同樣苦練基本功,降低自己的失誤率,重新思考配球觀念,更深入的去了解每個隊友的個性、打球習慣,甚至需要跟己方隊友配合、虛晃對方的攔網手,創造攻擊手的得分機會。禹良聖說自己也有玩過沙灘排球,跟一般室內排球相比,沙灘排球的攻防轉換更多,而且不能用高手來舉球,只能使用低手,對舉球員來說是很重要的打球習慣改變,他認為有這樣在不同的場地、規則訓練的經驗也能增加自己打球的多元性與反應能力。
▲舉球員禹良聖英姿
雖然兩位選手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排球要打得好不一定看身高,但由身高各為180公分與188公分的吳國強、禹良聖說出,感覺實在有點缺乏說服力。也許決勝的關鍵的確不是身形的高度,而是實力的高度與視野的廣度,兩位青年選手也都因為排球運動,而有了踏出台灣、遊歷世界的機會,增加對國際級賽事的經驗,以及與異國選手交流的體驗。
被問到印象深刻的出國經驗,吳國強表示曾經到捷克參加國際比賽,當時賽事官方有舉辦「選手之夜」,把每隊的選手聚集在同一個廣場,而且各國隊伍都要有自己的表演,不只是文化交流、更把活動的氣氛炒熱。除了比賽之外,選手們也有到附近逛逛、看看捷克的城市,感受步行城市的美麗,雖然就得要一直走路。吳國強也笑說,感覺捷克人比較開放熱情,連相對害羞內斂的台灣人,都因為環境氛圍的影響,到捷克就變得更勇於和他人交流,像是自己當時在路上看到一個DJ在玩音樂,還跟他當場就尬舞了起來。
至於參加過伊朗、突尼西亞等地的國際賽事,內斂的禹良聖在形容見聞時,也流露出驚奇的表情。他說到了伊朗後,感覺當地人比較熱情開放,選手方面也是每個人都很高大壯碩,身高可以來到200多公分,爆發力跟肌力也都普遍比台灣選手還要好。而到突尼西亞參與世界青少年排球錦標賽時,也遇到美國、巴西、古巴等排球強國,看到很多打法奇特的球員。禹良聖分析表示,因為其他國家投注的資源可能主要集中在成年選手賽事,所以像是他們參加的這些青年選手賽事,臺灣才比較有機會可以突破重圍、和這些在排球方面表現一流的國家交流。
「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吳國強分享他很欣賞的一句格言,這句話也體現了他堅強奮鬥、正向積極的個性。
回想一路走來受的傷與面臨的挫折,吳國強表示,幸運的是運動傷害比較少,不過挫折的角度來看,曾經有次的比賽前期打得很順,後來卻剛好遇到隊伍不擅長應對的戰術與技巧,結果屈居弱勢,最終只有拿到第二名。吳國強說,雖然當時心情不太好,不過「畢竟是隊長,不會把自己的挫敗表現出來,避免影響隊友們之後的表現!」當時就開個玩笑,即使笑中帶淚,但沮喪之餘也得鼓勵隊友,做好隊長的工作,這就是吳國強的領導風格。
「一個失誤就不要想太多,球賽還沒結束,下一顆球就要來了,盡量把自己調適到最好的狀態!」
吳國強認為,擔任隊長就是要帶領團隊成員在各種情況下發揮出最大的實力。
身為隊長,吳國強除了持續鍛鍊排球技巧,還要學習帶領團隊成員,他坦言一路走來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扛,考驗他的責任感與處理事情的能力,尤其是在比賽場上的時候,因為教練不能上場,只能靠隊長來指揮、凝聚團隊,如果失誤了、被壓制了,也要想辦法重振團隊的氣勢。
108年度的高中排球聯賽結束了,吳國強表示,這是他在高三年度的最後一場比賽,比起緊張,倒是還滿興奮、滿開心的,「已經是最後一場比賽了,一定要放開來打!」團隊在複賽的時候一度失利吃下敗績,他坦言,比賽輸了還是傷心,身為隊長有點自責,當時也傳了訊息給每一位隊員:「回去會更努力的調整自己,請你們繼續相信我,我會帶你們拿下接下來的比賽!」果真一路過關斬將,奪下了聯賽的冠軍寶座。
在奪冠之後,吳國強還得到了一個額外的榮耀:整季聯賽的MVP最有價值球員,不過吳國強說:「我覺得MVP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獎項,不能是屬於我的,而是屬於我們整個團體的。」一向有事往心裏吞、不輕易坦露情緒的他笑說,比賽結束之後有哭,當自己拿下最後得分的致勝球時,感覺整個壓力都釋放出來了。
▲隊長吳國強拿下最有價值球員MVP
禹良聖坦承,自己聽過許多激勵的話,但都不會在心中留下太強的印象,「反正就是拚了。」簡短、平淡卻展現出覺悟,也許對剛毅木訥的他來說,這句話內涵的正是他行動勝過言語的態度。
禹良聖對排球運動上的熱情和付出,可以從他百戰不屈的身體上看出。他坦言,自己受過很多傷,腳踝的傷尤其嚴重,已經扭到過好幾次了。雖然之前也有穿過保護腳踝的護具,但他認為這些都只是輔助的,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把身體肌力與穩定度練好,避免再受到傷害。至於挫折方面,他說倒是還好,「不要想太多,只要相信大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狀況。」不拘泥於過去,有著可以信任的後盾,禹良聖永遠看向前方。
兩位選手身為學校的甲組球隊,不只要在學校讀書訓練,還有集中住宿管理的制度,讓他們的年輕歲月與一般高中生有所不同,童年的學生們在開心玩耍的時間,校隊成員卻在將紮實的訓練刻印在身上。會不會後悔走上這條路呢?
「既然選了這條路,那就要把它好好走完。」吳國強說,對於過去走在排球選手路上的磨練與艱苦,他沒有怨言。禹良聖坦言,一開始的確會有點不適應,但因為隊伍中不是只有他一個,「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也學會享受這種夥伴相處的關係,如果放假在家可能還會感到無聊呢。」
回顧這一路走來特別想感謝的人,除了一直都很支持的家人之外,吳國強也感謝強大的教練團隊,給了學生們很多建議,「雖然責罵一定會有,但也可以感受到教練把球隊都當成自己小孩的用心培訓。」禹良聖同樣的感謝教練團用心的培養這個隊伍,他笑說:「教練們最大的犧牲就是有空的時間不能陪家人,只能在球場看我們這些小屁孩!」
兩人過去同隊多年、默契很好,在場上幾乎都不用特別溝通,一個眼神就能夠了解對方的想法,長年的鍛鍊與練習,最終透過奪得聯賽冠軍來具體呈現,成為了這些選手們心中難忘的光榮和戰績。但青年排球的年代終究會過去,兩位好友也面臨人生的轉捩點,如同許多運動員都曾經掙扎過的,是要持續燃燒生命奉獻給運動業界,還是透過大學去學習體驗與過去選手時期不一樣的人生呢?
表情是一貫的深思熟慮,語調也十分平穩,禹良聖坦言,未來想去韓國的大學就讀,持續精進練習排球,之後也是打算嘗試走職業排球路線,希望能夠繼續打球,「打到不能再打。」吳國強則表示,他現階段計畫留在臺灣讀大學,會不會往職業排球發展就還要再看看未來的變數,自己是想先多嘗試其他的方向或道路,他也說對體能教練這個領域還滿感興趣的。
面對不同的未來,兩人也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對方「祝福」。吳國強笑著要禹良聖要先把韓語學好再說,也很開心以後去韓國能夠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希望你去韓國能在那裏有好的發展,遇到困難跟挫折都不要害怕,隊友們都還在,隨時可以回來找我們!」禹良聖回敬吳國強:「上大學好好加油,如果想成為體能教練也可以,不過記得身為教練自己的身材要先練好!」
專訪的最後,帶過兩位一起打排球,也曾經是建中排球隊長「建中戰神」目前就讀臺體大的學長李東壕,給兩位學弟帶來勉勵的話語:「大家都是讀同一個國小的,認識很久,也知道兩位學弟都滿吃得下苦的,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很開心能夠看到有學弟這麼年輕就奠定往職業選手發展的志向,能夠有機會往國外發展也是好事;上了大學會脫離住宿管理制度,會比較自由,可以多方嘗試、尋找人生的方向,記得不要過於放肆就好。也建議兩位學弟永遠不要忘記在球場上的心態,這是屬於選手們的寶物,在往後的人生也都受用無窮!」
照片來源:吳國強、禹良聖、空中荃運會
採訪撰文:運動員生涯規劃師曾荃鈺、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全國廣播記者陳軒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