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次瀏覽

在速度的臨界點持續超越自己,台灣頂尖賽車手陳意凡

陳意凡不斷在賽車道的失敗跟成功的交替中學習,比起輸贏,更在乎自己有沒有進步。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陳意凡提供。

「在近300公里的高速行駛下,除了要擁有強悍的身體素質抵抗巨大的離心力,更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冷靜做判斷,因為勝負往往在毫秒間就已經決定。」

27歲,喜歡穿著重磅素T加牛仔褲,搭配一雙白色球鞋的陳意凡,斯文、白淨的書卷氣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對比《賽道狂人》電影中的賽車手肯.邁爾斯那極有個性、囂張狂妄的形象呈現鮮明的反差。或許跟意凡承襲了6年英國求學的經驗有關,他在舉手投足間有著濃濃的英倫紳士風範。

陳意凡醉心於賽車的速度感,享受握緊方向盤,雙腳在油門與煞車間來回切換,閉上眼睛,彷彿能聽見轟隆隆的引擎聲、看見黑白格旗在空中揮舞。「我5歲就接觸卡丁車Gokart,8歲拿下Taiwan mini kart 冠軍,14歲拿到中國大陸賽車協會比賽車的執照開始練方程式賽車,18歲時就開始駕馭超跑廠車比統一規格賽。『統規賽』顧名思義,每一個車子都是統一的規格,考驗的是車手的技術控制能力,我就是從那時決定要成為職業車手的。」

從英國肯特大學財務會計學系畢業的陳意凡,回國後卻一頭栽進職業賽車的天地,車手的身分聽起來既神祕又令人稱羨,但或許只有嘗過箇中滋味的人才能了解。

「賽車的車艙溫度時常在65度以上,再加上全罩式安全帽、防火內衣褲、外部防火衣、賽車鞋、手套,悶熱程度難以想像。」光聽這樣的形容就讓人望之卻步。一整天坐在狹小僵硬的車艙中,還要維持高專注力跟抵抗離心力,陳意凡笑著形容:「你可以想像自己在三溫暖房內待上3個小時,『同時』做著重量訓練的感覺,大概就跟賽車車艙相距不遠了!」

除此之外,賽車手平日也跟奧運選手一樣有規律的重量訓練跟模擬機,練習基本賽車技能。如果你仔細觀察,賽車選手的脖子在比例上會比一般人還要來得粗,關於這點意凡解釋:

「賽車運動員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脖子,因為廠車不像一般街車那麼柔軟舒適,再加上震動多、速度快,頸部時常需要出力護住頭,一整天下來用這樣的速度,就連訓練有素的選手也會覺得痠痛。所以,如果是菜鳥車手,車隊都會建議,在練習完一節(約1小時)後做個腦部檢查或是舒緩肩頸肌肉,以防有腦震盪的風險。你可以想像任何人在不舒適的賽車車艙內長時間高速碰撞,有如發生多次的小車禍一般,對身體也會有影響,而這些都只是車手訓練的日常。」

任何在賽車車艙內長時間高速碰撞,有如發生多次的小車禍一般,對身體也會有影響。

狀態越不利,越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賽車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運動,職業車手必須要在臨界點持續超越自己速度的極限。陳意凡說:「這種在失控邊緣的自我控制感,縱使在不利的狀態下,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我從賽車中學到的事。」陳意凡會這樣說,其實跟他兩次關鍵賽事的失敗有關。

「2017年代表保時捷在亞洲保時捷盃比賽時,一開始前4站我都是領先,後來到馬來西亞站時卻挫折重重,先是在最後一圈終點線前突然爆胎,只能看著對手超越,自己卻無法拿到任何分數,隔天比賽我最後雖然成功超車,拿下分站冠軍,但卻因為車子沒油,最後被抽出足一公升的油做檢測,冠軍成績遭到取消,先前的辛苦也付諸流水。」陳意凡說起來還是有些激動,畢竟那是他當時最在意的一場比賽。

但這還不是最慘的,2019年的藍寶堅尼賽事也是如此,在日本的鈴鹿站分站賽事上,陳意凡的車隊因為引擎異常,必須把車輛的變速箱整個卸下拿去維修,技師團隊花了近6小時不間斷趕工搶修,到出賽前1分鐘才將車子整備好,送上起跑線。但由於錯過排位賽,因此要從最後一組第17名出發,最後奇蹟的以第一名完賽,漂亮奪下單站冠軍。但才剛剛坐下與技師們一起吃當天的第一頓晚餐,卻因賽前拆卸時動到車尾,導致統規賽的賽後檢測時被判定車高過低、沒有通過,成績遭到取消,讓大家的心情又跌到谷底。

陳意凡不斷在臨界點持續超越自己速度的極限。

「比賽的運氣跟實力都是同等重要,尤其是賽車,你沒辦法只靠自己,還要相信你身邊的維修技師、工程師、車隊經理,團隊互助非常重要,我也還在學習。」陳意凡時常反省自己,團隊的運動不可能一個人獨贏,要就要跟隊友一起分享勝利。

2019年,陳意凡的成績跟他的車速一樣飆速上升,不但成為藍寶堅尼全球青年車手培訓計畫的13位代表之一,還成為當年Super Trofeo Asia年度冠軍車手,讓車隊聲勢來到高點。但緊接著,命運又將他重重摔下,與藍寶堅尼正式簽約車手的身分擦肩而過。

合約結束後,2020年又碰上全球疫情加劇,國際賽事接連取消,台灣也沒有足夠的賽事讓選手參與,正值車手鼎盛年華卻無約在身的他,仍然需要寫企劃、做好教練教學、尋找贊助跟合適的新東家。陳意凡說:「身為車手的我依然有夢想,夢想只要遇到機會都還是有可能的,我會繼續用賽車的實力來替我說話,狀態越不利,越要相信自己,我不會輕易放棄。」

陳意凡在各大賽車比賽曾多次奪下冠軍。

沒有人不想贏,但比起輸贏,我更在乎自己有沒有進步

在失敗跟成功的交替中,輸贏對意凡來說都是寶貴的學習,甚至有時候,輸可以學到的東西比贏多更多。「每次無論剛比完多大的比賽,不管還有沒有下一次出賽的機會,我唯一的慶功就是吃晚餐,快速吃完就趕快回房間整理賽事影片、數據分析表,看自己每一圈的穩定度、超車跟防守的成功率,因為這是我最在意的事。」

陳意凡總是用數據理性分析成功率,成為下次挑戰的墊腳石,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比較無趣的人,不怎麼喜歡社交,常常是一個人,但心中對賽車卻有火一樣的狂熱。話不多,但眼神中卻散發著堅毅,只有在修車、看自己賽事影片回顧時,對他而言最放鬆,陳意凡說:「沒有人不想贏,但比起輸贏,我更在乎自己有沒有進步。」

回顧距今已經有130年歷史的賽車運動,賽車產業歷史的進步表現在維修技術進步、數據的精準度上,從原本以測試零件效能為主、危險性高、影響健康跟環境等刻板印象的歷史中走出來,現代賽車性能佳、材質安全性強,更衍伸成為現代職業車手們挑戰速度極限的高手舞台。

陳意凡說:「賽車其實是一個比誰更細心、更冷靜的運動。碳纖維的車子如果在彎道時有碰撞,都會對車子的速度跟穩定度有所影響,這時比的是賽車維修技師跟賽車工程師技術跟細心度,而賽車手比的就是臨場的反應跟冷靜堅持的耐力,在高速競賽下,平均車速維持在時速150~180,彎道出彎有時會到250,賽車競技就是要能夠讓車子一直處在輪胎抓地力跟車速的臨界邊緣,能夠抗衡彎中3 個G值煞車力道,持續超越自己速度的極限。」

訪談時看見的陳意凡,相較於3年前又更加穩重成熟,他或許不愛與人社交,但他仍然是那位談到賽車就手足舞蹈的大男孩,我問他:「賽車對你的意義是什麼?」他說:「我喜歡賽車,比賽飆速終能讓我看見更真實的自己;雖然我不是個很善於表達的人,但是透過賽車,我可以完整的表達我自己,所以我喜歡它。

我想,陳意凡的雙手現在仍緊緊握在夢想的方向盤上,用時間跟對賽車不變的熱愛,持續奔馳著。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