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次瀏覽

16歲學球隊管理,22歲當球探!鄭凱應:培養一個堅毅的弱者,比強者更容易成功

鄭凱應認為,自己也是棒球場上的教育者,不只是教有成績的選手贏得勝利,而是要培養出更多「不弱的弱者」,因為這世界上,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強者,就像是一個球隊不可能所有球員都是明星球員一樣。

「球員就像一張白紙,教育球員什麼,就會反映在他們未來人生的紙上。當他們成為教育者之後,也會用同一種方式教育他的後輩。每個圍繞在球員身邊的人,都是影響選手至關重要的教育者。」

今年26歲,身高183公分,謙和有禮,想法成熟又富有使命感的鄭凱應,從小其實就是明星球員,小六就有165公分的身高跟結實的好身材,當時代表台灣赴美征戰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還是全隊英文最好的選手,因此被選為球隊宣示代表。他一路靠著棒球升學,從台中力行國小、西苑中學到高雄高苑工商畢業,成為青棒最年輕的投手教練,並連續兩年到美國小聯盟進修,後來更經前輩王金勇提拔,成為球探。

比棒球技術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打棒球」

鄭凱應觀察美國棒球農場培養選手的方式,不只傳授棒球專業技術跟知識,更是強化球員內在與本心。

「2019年我到美國小聯盟參加新人營,參加的球員大多介於15~18歲之間,一天除了練習,剩下的時間都在上課,學習棒球技術以外的知識,像是配合訓練的飲食規劃、理財投資、語言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等等。像是如果需要增胖該怎麼吃?要降體重又要怎麼吃?如果成為明星球員,可以怎麼運用金錢或是做公益延伸自己的影響力?如果不幸短時間內被球隊釋出,又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下半段人生?這些學習,我覺得對於年輕選手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除了學習棒球技術和生活技能外,內在心智養成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鄭凱應十分看重心理素質的培養,他說:「你為什麼要來打棒球?花這麼多時間打球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打棒球這麼累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這麼高失敗率的運動,必須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目標及信念,才能不斷推著自己成長。如果有選手可以想得更深,甚至可以把這些運動的價值內化,或許這才是更值得長期培養的人才。」

鄭凱應會對職業選手的生涯教育特別有感,或許跟他在16歲時碰到棒球路上最大的低潮,陷入迷惘抉擇,開始思考未來自己的棒球生涯有關。「高中那三年,是我目前碰過最黑暗的時期,受傷還有致命的投手失憶症(一種因心理或身體疲勞,導致投手無法控制投球的症狀),讓我再也沒辦法站上投手丘,無法滿足教練和自我的期待。」

「當時的我想法很偏執,就是只想要用投球來證明我自己,甚至不敢跟家人解釋我的情況,放假時不敢回家,打電話說被留下來練習,然後一個人在宿舍默默投球。這種感覺,一輩子很難忘記。」

鄭凱應回憶這件事時,眼中沒有憤怒,卻把這些苦水變成帶領滋養青棒球員的養分跟力量。他說:「從我的手上經過的每一位球員,都不應該是被放棄的那一個,每個選手都該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涯出路。」

鄭凱應觀察美國棒球農場培養選手的方式,不只傳授棒球專業技術跟知識,更是強化球員內在與本心。

當球員低潮時拉他一把,是身為教練責無旁貸的事

鄭凱應很感激,在沒有家人、教練、隊友可以說話的時候,他的高中班導師王麗紅是當時唯一會關心他的人。這讓他意識到,老師、教練還有家長,是年輕選手成長時期的重要關鍵。除了訓練上的交流,生活上的陪伴、關心或閒談,很可能影響一個選手的一生。

「我永遠記得,王老師用下課時間跟我說:『老師知道你背負著的壓力,但沒有人幫你說這件事情,我也無法幫你去跟那些瞧不起你的人解釋原因。你一定要記清楚,自己現在體會到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是什麼?然後要記得,以後在高處的人,我們就看他怎麼爬上去的,在低處的人,我們有能力時就幫他一把。』她還說,我其實具有領導者的正向魅力與特質,或許可以思考看看,嘗試往球隊管理或教練路線前進,不一定只有投手一條路。我想就是老師這番話,讓我想要轉去做青棒教練吧!」

鄭凱應後來先是到宜蘭中道中學幫忙帶隊,再到南投中興高中以及嘉義東石高中擔任投手教練。雖然名稱是教練,但是年紀跟他在帶的選手差不多,壓力跟挑戰也不小。

「基層球員有成績時,難免驕傲自大,患上『大頭症』,不聽教練的話。這時候我就會先去帶後段的選手,甚至把成績帶起來,讓成績好的球員有壓力。而且球是圓的,再厲害的選手也有低潮跟成績不好的時候,這時候他才會來找你聊,你講的話他才會聽得進去。」鄭凱應大方分享一開始擔任教練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因為他不希望看打得好的人當棒球高手,打不上去的人就自暴自棄。基層教練的角色,有時比家人陪伴孩子還更重要。

「除了球場上指導選手,如果我們想要把選手教育好,教練就有責任多關心每位選手。因為我們是陪伴球員最長時間的人,也是孩子心中很倚重的人。」他回憶,擔任基層教練時,曾有一位選手家裡有突發狀況,他一接到電話,就立刻叫醒住校的選手,驅車趕到選手家中處理。鄭凱應說:「雖然當時我也沒幾歲,但我知道小選手不可能有能力自己處理所有的事情,二話不說就先跳上車了!之後我關心這位選手的方法就是反覆告訴他,有什麼需要可以跟教練說,家中有什麼狀況也可以來討論。那次以後,選手不但更加投入訓練,甚至之後當到球隊隊長,狀態也越來越好。我猜是因為我們之間建立起信任的橋樑,他也可以放心的在學校跟球隊裡朝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

鄭凱應用過來人的經驗,希望選手們能夠提早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與在球隊中的位置,規劃自己想過的生活跟未來,才能承受職業運動的種種挑戰與困難。

培養一個堅毅的弱者,比強者更容易成功

鄭凱應認為,自己也是棒球場上的教育者,不只是教有成績的選手贏得勝利,而是要培養出更多「不弱的弱者」,因為這世界上,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強者,就像是一個球隊不可能所有球員都是明星球員一樣。棒球是團隊運動,整體戰力的下限,掌握在最弱的選手身上。如果我們可以培養選手成為「堅毅的弱者」,縱使離開棒球場,也能將他從運動場上學到面對挫折的能力用在職場上成功。

他期望,未來能夠有更完整的組織,推動運動員的生涯教育,這將是影響整個棒球圈素質跟社會地位的重要關鍵,而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好承先啟後的角色。

哲學家尼采曾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鄭凱應用過來人的經驗,希望選手們能夠提早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與在球隊中的位置,規劃自己想過的生活跟未來,才能承受職業運動的種種挑戰與困難,由內而外,成為一個更堅毅的人。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