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9 次瀏覽

我永遠可以選擇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一切的筆直都是騙人的。
-尼采

第一段:和自己對話

林中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那條,使我的人生從此截然不同。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未擇之路》

佛洛斯特面對兩條路的兩難選擇,無論是哪個選擇,都將對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選擇具有連鎖性的反應,在人生中,我們時時面臨選擇,清醒時的每一刻所面臨的小選擇,加總起來對我們的影響程度,毫不遜色於那些「重大決定」的影響程度;用電腦時我可以選擇坐得挺直或是彎腰駝背,跟伴侶說話時我可以選擇說親切的話,或是擺臭臉給對方看。我們常常忘記,自己隨時隨地都站在岔路上,因此無法善加利用每一個小選擇。福特汽車創辦人福特(Henry Ford)曾說:「不管你認為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你都是對的。」而選擇也是一樣,不管你認為可以有所選擇,或是別無選擇,你都是對的。

生命這條路上,不是你做出選擇,就是你被迫做出選擇,
而時間將是最公平的裁決者。

———————————————————

第二段:國內外案例

生涯的路是試出來的

要學會知道自己「有選擇」,其實是一段很漫長的「找路」修練。

找路是一項古老的技能,古人說的「投石問路」,怎麼可能真的去問不會說話的石頭路怎麼走呢?在不清楚目的地的前提下,找出自己要往哪走,靠的可以是堆石頭、定方位,運用羅盤、星象判別方向;但尋找人生的道路,不但沒有「明確單一」的目的地,也無法用GPS搜尋,只能東試西試,左拐右彎的抵達終點,靠的就是手中有限的線索跟工具不斷推進。

聊聊最近很火紅的一個名詞叫作「斜槓」,我覺得這個詞彙的出現其實很有時代上的意義。現代人對生涯越來越迷茫,害怕選擇、不會選擇,乾脆通通都要結合在一起好了,但這就是所謂的「斜槓」嗎?斜槓嚴格說起來並不算是一個全新概念,早在1996年,美國學者阿蒂爾和盧梭就提出「無邊界職涯」說法,強調以提升個人能力,替代長期雇傭保證,使員工能夠跨足不同組職,體現無邊界職涯。

後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在她的著作裡提到「斜槓青年」這個新名詞,因為她發現身邊不乏有人會用「斜槓」(slash)來介紹自己,比如一位電視台記者介紹自己是「某某台記者/運動經紀人」,或是有一位心理諮商師介紹自己是「心理諮商師/小提琴工匠」等等。而在台灣,早也有不少人在斜槓這個名詞出現前就已經過著「斜槓人生」,像侯文詠是「醫師/大學副教授/作家」、吳淡如是「作家/節目主持人/民宿老闆」。斜槓其實就是開展多元職涯,擁有多重收入,追求無邊界人生,過自己想要生活的展現。

科技的進步,網路普及以及人工智慧AI的興起,更點燃人們的生存意識,我們會更常問自己:怎麼樣才能不被機器取代?而斜槓彷彿變成一個增加收入、時間彈性自由的生涯選擇,甚至有人以成為斜槓為目標,瘋狂上課學習、累積網路影片、甚至不惜無下限的在網路上公開各種言論或觀點求人氣,到底斜槓是不是現代社會的一種職涯選擇呢?擁有更多元的職涯等於解決了工作選擇困擾的問題了嗎?

我其實很擔心大家誤解,以為斜槓青年就是鼓勵多兼職、多發展多元的能力或興趣。我自己的工作同時包含「企業講師/視覺圖像繪圖師/廣播節目主持人」,很多人也稱我為斜槓,但其實我從來不這樣稱呼自己或是以成為斜槓當目標;當我們看到有人可以身兼數職的時候,反而更應該清楚一件事,他一定有很強的核心能力在身上。以我自己為例,我覺得是「翻譯」能力,就是將兩個不同領域的東西,用廣播節目(口語)或視覺語言(圖像)呈現給不同群眾的能力,也因為我很喜歡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這件事情就自然而然成為我的優勢。換句話說,你只要有一項核心技能出類拔萃,自然而然你就能夠移動跨界,成為斜槓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而每一項能力培養到極致的時候,自然的就會觸類旁通,所以才會有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

要成為多元、多工的斜槓,其實更應該專注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想想自己是否有將自己的知識與興趣經營成可長可久的事業,並且具有轉換成金錢的能力呢?在這個網路時代,千萬別忘了,成功的關鍵是在於連結;而連結不是單純的建立人脈、或是參與活動,你還必須要能掌握四個關鍵:

一、創造趨勢:不是發現趨勢,而是創造趨勢。要創造趨勢,就要大膽的做出預言,然後開始找到認同你的人產生連結。馬雲就是箇中翹楚,還有日本的大前研一跟現在中國大陸火紅的邏輯思維知識學習平台,他們都在引領潮流,只是他們會告訴你說這是趨勢。所以問問自己:你有走在趨勢上嗎?

二、管理改變:面對改變,你的心態是什麼,接受改變那只是一種順應,而管理改變才是一種處理。所以成功的斜槓典範:劉軒曾說:「要像他一樣能在不同的領域工作,還能取得好的成績,關鍵還是在:自律。」所謂的自律,就是管理改變的過程。堅持改變、不斷改變、持續改變,是很不簡單的。所以問問自己:你有不畏艱難,堅持改變的勇氣嗎?

三、價值交換:斜槓並不是要你兼職做很多事,而是要你妥善的運用價值交換,透過價值交換的過程中,建立了連結。這裡的交換並不是用迴紋針換一間房子的概念,而是透過彼此貢獻自我的價值,產生合作的關係,創造出巨大的利益。所以問問自己:你有哪些價值可以與人合作?

四、發展故事:成功的斜槓,絕對是有故事的人,這也是斜槓青年的核心價值,不是多工而是多元,多工的目的是為了要創造更精采的人生,最後你會發現,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讓自己擁有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而這樣的生命,絕對值得被分享被述說。所以問問自己:你有故事嗎?

要能做出選擇,你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打破自己的能力

十年前,當我開始一腳踏進台體大時遇到一個難題,也是自我內外很大的落差! 

這種落差就好像是我被保送到第一學府,但其實我是因為加分上去的,看到班上都是學霸的那種內與外不一致的落差。

體育大學對運動員來說是再合理不過的升學路徑,但很多人會問我:「荃鈺你念的是普通高中,可以選擇的領域這麼多,為什麼選擇體育?」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另一個訊息就是:「你現在選上了以後,看你現在要怎麼辦?」我甚至還有一個阿姨處處愛跟人比較小孩的成績,聽到我從一般高中轉念體育,悠悠的吐了一句說:「身體健康也不錯啦!」讓我更想證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被人看得起。

關於選擇,其實從來沒有人教過我,我只是不斷的被問很多的問題。於是,我也不斷問我自已,我這才發現,重要的其實不是發生什麼事,而是你如何回應這件事。重要的不是我讀了一個我不喜歡或不適合的科系,而是我讀了一個我不喜歡的科系之後該怎麼辦?重要的不是告白被拒絕後該怎麼辦,而是告白被拒絕後,我的下一步該如何回應呢?

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可以說明選擇這件事情。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一堂創新創業課程上,教授Tina Seelig做了這樣一個小測試,她把全班分成14個小組,每組各有一個5美元的信封當作啟動基金。當他們一打開信封,就代表任務啟動。每個隊伍需要在兩個小時之內,運用這五美元賺到儘量多的錢。除了要將過程與成果整理外,還要在下週用3分鐘的時間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各組的執行狀況。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同學們必須最大化地利用他們所擁有的資源,也就是手上的這5美元。

如果你是小組長,你會如何運用這個資源,完成這項挑戰呢?

當教授在課堂上第一次向同學們提出這個問題時,有人說:「拿這5美元去拉斯維加斯賭一把!」,「拿這5美元去買彩票!」這樣做並不是不可行的,但是他們必須承擔極大的風險,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有幾個比較普遍的答案,像是先用初始基金5美元去買材料,然後幫別人洗車或者開個檸檬汁攤位。這些點子確實不錯,賺小錢是沒問題,但要如何能夠最有效的應用手上的資源呢?

你心中一定納悶:「真的有可能有更好的點子嗎?」

先說結果,真有幾個組別想到一些打破常規的好點子;當他們認真地對待這個挑戰,考慮不同的可能性,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甚至在一週內就賺到啟動基金100倍以上的收入,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其實可能比你想像的更簡單。

關鍵在於,不被這5美元給限制住。

有一個組別是這樣做的,他讓全組組員先向一間知名餐館提前預定了週末用餐時間的座位,在週六臨近的時候,將每個座位以最高20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那些不想等待的顧客。還有個組別,他們在做多學生出入的校園內,透過學生會擺了一個小攤位,幫經過的同學們測量他們的自行車輪胎氣壓。如果壓力不足的話,可以花一美元在他們的攤位充氣。而且在充氣之後向同學們請求一些捐款。就這樣,收入一下子就驟升了!他們都是透過觀察客戶反饋,然後優化他們的方案,因此讓收入可以大幅度的提升。

但最讓人驚訝的是這個小組,他們在評估後認為,最寶貴的資源既不是五美元,也不是兩個小時的賺錢時間,而是他們在一週後課堂展示的三分鐘。史丹福大學作為一所世界名校,不僅學生擠破頭想進入,企業們也擠破頭希望在裡面招生打廣告。這個團隊把課堂上的三分鐘賣給了一個顧問公司,讓他們打招聘廣告。就這樣簡簡單單,三分鐘就賺了650美元。

令人驚奇的是,所有掙到最多錢的組別,幾乎都沒有用上教授給的啟動基金5美元;因為他們意識到,當你把眼光局限於這5美元上時,你將會減少很多的可能性。五美元基本上等於什麼都沒有,所以他們跳脫到這五美元之外,考慮了各種白手起家的可能。他們努力觀察身邊有哪些人們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透過發現需求並嘗試解決,前幾名的隊伍在兩個小時之內賺到了超過600美金,5美元的平均回報率竟然高達到百分之4000!好多隊伍甚至都沒有用到他們的啟動基金,這麼看來他們的投資回報率就是無上限的!

這個實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當所有人都關注在僅有的5塊錢時,我如何想的跟別人更不一樣呢?重要的不是我為什麼來念體育,而是我已經念體育了怎麼辦?所以:重要的不是發生什麼事情,而是你怎麼回應這件事。想的更深一點,你可以這樣問自己:如果我一無所有,那我可以幹嘛?如果我一無所有我又一定要去做某件事時,那該怎麼辦?

所以,有5美元到底是幫你還是害你?當你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無法選擇時,到底是幫了你?還是害了你? 

我的答案是「都有可能」,就看你是怎麼去面對它。因為這個關鍵的想法幫助我跳脫現況思考全局,如果問題終究會在,那我可以做些什麼? 一個沒有運動專長的人來念體育,出社會又可以做些什麼事呢?晚感謝這些內在的反思,它幫助我思考自己的有限,也因此更快達到很多人渴望的目標。我因為沒有專長,所以在大學時除了體育課程外,更修習了運動傳播企劃相關課程,奠定了我從事媒體跟做節目的基礎;我擔心跟不上別人,因此提前累積在學生時期考取了7張證照而且都是免費學校補助(其中包含國考的領隊導遊跟PMA專案管理證照);我廣泛的參加學生會、畢聯會、學生議會、管理學生宿舍,不但跟學校老師關係很好,也結識了人脈、連結了友誼,這些體育圈的朋友都是現在我廣播節目的座上嘉賓;我利用學校的機會跟資源免費出國了六次,並且參與計畫實習,提前到電台、電視台觀摩跟製作作品,其中有五部作品獲全國性獎項,還因此推甄上了臺藝大傳播學院圖文傳播藝術系碩士班。

如果我現在問你,沒有任何運動專長,到體是限制了我?還是幫助我?你會怎麼回答呢?

我從自己的例子回頭思考生涯選擇這件事情。中國大陸游泳選手,「洪荒之力」姐傅園慧,曾在她生日時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說:「競技體育很殘酷,不要以為運動員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每天不停的增強自己的力量和身材就能拿冠軍。因為這樣的人早就已經被淘汰。只有最聰明,最兇狠,最能吃苦並且持之以恆的人才能走到體育界的頂端。」運動員既聰明,能吃苦,高抗壓且遇挫折後復原力超強,而且又能持之以恆貫徹任務,是公司最愛的員工,但怎麼總會面臨到生涯選擇的壓力跟困境呢?

其實運動員不是會跟職場脫節,而是他們不願意把自己會的能力打碎重組。關鍵是運動員放不下過去的光環,因為過去的光環是他的全部,但是當離開體育圈,走入職場環境不同的遊戲規則,守著過去的思維跟價值沒有轉換升級,當然就會跟職場脫節。這種跨領域的轉換,關鍵在於要掌握可以軸轉的核心能力,以及確定標的後,要有打破自己、重生更新的信念跟決心。轉變的過程肯定是痛苦的,像是蝴蝶破蛹,要全然的更新,擁有新的身分、新的眼光、新的看世界的角度,你必須要重新的認識你自己,並且承認過去的自己不足,才有可能更新。

體育人其實有太多的舞台,運動員的人生是簡單且有力量的,因為我們可以自我超越,當我們更認識自己要的是什麼,外面的干擾就會減少,困難就會變得簡單多了,只要你願意,先破碎自己。

———————————————————————————

第三段:操作練習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聽起來這的章節好像是個激勵人心的雞湯文,但我這碗雞湯可是有附上勺子(方法)的唷!選擇這檔事本來就說不準,沒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有可以依循的理論原則,但請你切記:勇敢選擇,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的意義不在於限制你,而在於啟發你。每一件事都有存在的理由,失敗也是,我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我做出這樣選擇的理由是什麼?選擇的關鍵從來就不在答案是什麼,而是你開始嘗試了嗎?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是不知道自己要的結果是什麼,而是我不敢去想,甚至不敢要,因此越來越沒有動力,覺得走不到,也害怕走錯,因此駐足不前。

既然如此,那我為什麼不要放棄呢?因為只有放棄過去的自己,才能擁有下一個開始。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現在走的每一步是對或是不對,那我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原來生命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意識到,我的時間是有限的。當我覺察到自己人生有限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存在的理由。

提供三個我自己在思考生涯時的好用原則,也供各位參考:

原則一:好的選項該為你帶來更多機會,而不是讓你的選擇變少。算錢大家很會,但人生選擇也是要經過計算,算算看你的不同選擇需要耗費那些有形的成本(金錢)跟無形的成本(投入的時間、積欠的人情跟機會成本),人生選擇其實就是報酬跟成本的考量,會是非常實際的計算方式唷!

原則二:在選擇初期做一些小實驗。想想設計師跟工程師們,他們在開發出一台新車或機器時,不會馬上就讓它上路,而是會在一個傷害風險比較低的地方做一些小測試,測測它的安全性、機能是否符合預期;人生的規劃也是,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職涯設定一些小目標,並且嘗試往那些方向前進,可以是科系的選擇、可以是職場的轉換,透過累積小成功的機會,也允許自己偶爾碰壁失敗,在失敗跟成功的交疊中,累積前進的動力跟選擇的決心。

原則三:如果是我心目中的偶像OOO,他會選擇什麼?這是一個想像題,你可以先把恐懼與擔憂放在一邊,想想如果是我心目中的大神(可以是知名選手林書豪、企業大亨馬雲、精神領袖耶穌等),他在我這個年齡時會怎麼樣做選擇呢?關鍵是思考他選擇的路徑,想想他的人格特質跟自己又有哪些不同,問自己,如果有機會再重來一次,我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當然,以上原則都是給個人自己問自己時的思考原則,如果你有機會遇到身邊的好朋友協助你,透過詢問良師益友,或許也會得到良好的建議唷。不過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最偉大的生涯規劃,只有持續不斷的前進,嘗試犯錯,而其中其精隨在於完全投入並且予以修正,持續投入並再次修正,直到達到想要的目地。

換句話說,關於生涯選擇,不是想找到一件事情靠它吃到老,而是找到一件到老也想奉獻投入的那件事,或許就是了。

———————————————————————————

第四段:運動員選書

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體壇頂尖選手在巔峰對決中制勝的心理秘密

在高水平的比賽中,雙方都是高手,旗鼓相當,是什麽因素決定誰將最終獲勝呢?美國運動心理學第一人、教練技術的先驅提摩西•加爾韋,將他30年來致力於探索體壇頂尖選手最終制勝的心理秘密,在這本書中告訴你。

他發現,賽場上的選手在進行激烈的外在比賽時,內心還進行著一場內在比賽,內在比賽要克服的目標,就是心中的負面心理習慣,正是這些習慣的選擇,讓選手與勝利失之交臂。心魔才是取勝最大的障礙。要想贏得比賽,秘訣就是不要過於執念,如果選手能夠克服內在障礙,身心合一,就會產生真正的求勝欲望,釋放出全部能量,實現驚人的突破。提摩西•加爾韋據此發展出一整套贏得內在比賽的訣竅,提供給頂尖的運動員參考。

「身心合一-奇蹟的力量」的圖片搜尋結果

作者: (美)提摩西·加爾韋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