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 次瀏覽

關鍵少數的專注力

MLB教練尤吉.貝拉(Yogi Berra)曾經說過:
「運動有90%在於心理,剩下的才在於身體。你如果要表現得像頂尖運動員,就必須要有跟他們相同的思維、心理技巧和金牌策略。」

(註:Yogi Berra曾18次入選全明星賽,獲得10次世界大賽冠軍,生涯擊出358隻全壘打,1,430個打點,3次獲得美國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的球員之一,在1972年被選入棒球名人堂。)

想像你自己,迎著風站在棒球場的投手丘上,
在一局上半時,你投出的第一顆球投出時的感覺,
跟九局下半滿,一、三壘有人,兩好三壞時的關鍵投球時的感覺,有那裡不一樣呢?

生理動作一樣的投球,但是心理呈現的壓力卻是截然不同。
告訴自己: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你的比賽成果,只是練習總和的一場驗收
從呼吸開始,6秒緩慢吸氣,2秒閉氣,7秒吐氣的循環,連續做2次
30秒讓自己進入專注的狀態,
完全的掌握自我。

做的愈多,實際上完成的愈少

先說個故事。

1911年10月,兩支隊伍競爭的踏上南極。在此之前,地球的各個大陸板塊已經都被人類征服了,北極點也在1909年被美國人拿下,只剩下這塊冰封的南極大陸。

兩支團隊分別是:英國皇家海軍司令領導的史考特團隊(Robert Falcon Scott),以狗、小馬、拖拉機為主要運輸工具,人多、船大且經費充足;以及由航海經驗豐富的挪威人阿蒙森(Roald Amundsen)帶領的團隊,阿蒙森在1910年時搭乘「費拉姆」號 (Fram)從挪威啟航,經過數月的航行,跨過西北航道,來到羅斯冰架一處的鯨灣,在這裡進行長達十個月的準備工作。

兩隊抵登陸南極後,目標是往南極點推進;雙方各自紮營,他們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卻在缺乏地圖、通訊工具跟救援的環境下,無法知道對方確切的方位。腳一落地,他們要接受的是零下52度酷寒極地的考驗,身上的衣服都被凍的硬邦邦的,但風雪卻只有更加嚴酷。

這場極地的競賽有多困難呢?兩隊都必須要跨越400哩的冰障,在登上南極高原之前還需要攀爬一萬呎的高山。上了南極高原後還要再前進400哩才能抵達南極點。由於南極空無一物,因此零下60度的寒風刺骨,連雪橇狗都受不了,風會吹的人分不清東西南北,並且在暴風雨中物資極度缺乏下,他們甚至要殺狗果腹。

54天後,1911年12月14日,由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所帶領的團隊成功站上南極點,插上挪威的國旗,寫下人類在南極點的歷史篇章,之後再跋涉1600哩回到基地。反觀史考特團隊,他晚了一個多月後抵達了終點,累到虛脫,餓得半死,卻發現挪威國旗已經在空中飄揚。

不幸的是,在史考特在返回營地的途中,由於天氣惡劣、飢餓受凍,一行人不支倒地。一場暴風雪來襲後,他們的屍骨與帳篷都長眠於雪地之中,而下一個補給站只在11哩外。

你願意做阿蒙森,還是史考特?

兩隊都是專業人士,都是孤注一擲,為什麼仍然有結果上的差距?科學家們在兩者的日記跟裝備調查中發現,兩者其實在執行上有很大的差異。

在整個探險過程中,阿蒙森一直是維持著持續推進的原則,天氣好時絕對不會走得太遠,以免精疲力竭;
在遭遇惡劣天氣時,也堅持前進,保持進度。他把探險隊的每日哩程控制在24-34公里。
反觀史考特團隊則是相反,在天氣好時,史考特讓隊員們全力以赴,天氣不好時則躲在帳篷中抱怨這鬼天氣。

在《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這本書中, 莫頓韓森跟柯林斯兩位學者解釋出三點原因: 為什麼阿蒙森認為堅持前進很重要?
1.每天都前進讓你對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在遭遇破壞性打擊時,讓你減少災難發生的可能性。
3.在失控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自我的自制力。

在南極,天氣是破壞自制力跟意志的殺手,更重要的是,偶爾的「好天氣」更會破壞人的心態跟預期,懷著僥倖的心理想要進入酷寒的雪地,這樣的心態根本無法在極地中生存。偶爾的好天氣像是機會一樣,讓你覺得機會多,就忘記分配好自己有限的資源而拼命趕路,當暴風雪一來,落差太大,更是舉步維艱;只有專注在自己已經寫好的關鍵計畫上,逐步推進才有成功的可能。

另外在工具與資源上,史考特的人手是阿蒙森的三倍,經費是阿蒙森的兩倍,以資源來說是有懸殊的,但為什麼最終是資源少的獲勝呢?史考特有五種交通方式,狗、摩托雪橇、西伯利亞矮種馬、雪地滑板和人力拖拉,只要任何一種出了狀況就用其他方式做後援,持續推進。反觀阿蒙森則是孤注一擲,只有一種交通工具,就是狗,而且是格陵蘭犬,萬一雪橇犬耐不住,不敢前進不就完蛋了嗎?
但結果正好相反,選項少的竟然勝出,原因為何呢?

其實阿蒙森的關鍵,不是他只選擇了狗當工具,而是他選擇放棄其他的工具,因此可以專注在如何操控雪橇犬,以及挑選最好的品種跟讓紐特人訓練雪橇犬來駕馭雪橇,他沒有花費較多的力氣,但是更專注且投入,把所有的資源投注在選定要做的事情上;反觀史考特,雖然有5種的交通方式可以選擇,因此要忙著張羅工具跟規劃安排,因此挑選狗跟矮種馬的工作不是他自己執行,是由他的助理米瑞斯(Cecil Meares)前去,米瑞斯對矮種馬根本沒有研究,但他是挑選狗的專家,因此史考特團隊的那20隻矮種馬,其實是拖慢這場極地探險競爭速度的主要原因;況且5種工具的行進的時間根本不一致,因此需要互相等待配合,史考特出發後在自己的日記上寫道:「這支隊伍實在是太混亂了。」

如果最少的事情就能解決問題,我還需要更多資源嗎?

這個南極的故事,其實在挑戰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生涯的思維跟迷思。
我們好像都已經習慣要準備很多,做到很多,上很多的課,學很多的東西,不斷的成長,就像是史考特費心的準備五種的交通工具一樣,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愈努力,做更多,就會有更多的機會,成功的機率就會提升。但你肯定也發現,你想要做的愈多,實際上可能完成的就愈少,所以想要以多致勝並不是個聰明之舉。

另一個重要的訊息是,專注一個目標還不夠,你還要放下其他你也很想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目標。這表示不是選對了就贏了,也不是專注了就贏了,你還必須要持續的專注,選擇幾個關鍵的少數目標,確立你的優先要務之後,投入時間、心力、金錢,全力以赴才有機會出類拔萃。

阿蒙森會獲勝不是因為他會挑選狗,而是他沒有選其他的工具,因此專注在於團隊與雪橇犬的訓練上;如果他選對了狗,但是沒有專注在雪橇犬跟駕駛雪橇人的訓練上,在極地移動時的速度肯定會大打折扣,也就可能無法贏得這場競賽。因此在關鍵少數項目上的專注力至關重要。

「關鍵少數 電影」的圖片搜尋結果
關鍵少數 電影海報

帶領過五支球隊奪得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冠軍的名人堂教練帕特·萊里(Pat Riley)曾經創造過一個辭彙叫做「貪多症」(the disease of more),是從他的經驗中感受到的。他描述在教練生涯時,常會一再注意到獲勝的球員會像是某種新創企業或是公司一樣,專注於得到更多而不是做的更好。當運動員獲勝時,他們會自負或是會高估自己,因此妨礙了所有可以幫助他持續奪得冠軍任務的事,像是練習或是維持專注力,然後被更多的代言、頒獎活動、讚揚以及媒體關注所吸引。這些選手做了更多的事情,更忙碌,但是運動表現更差;因此他們最終是輸給了自己,而不是輸給對手。

找到自己的高價值區,開放且專注

注意力(attention)的字源來自拉丁文的「attendere」,原意是向外延伸,將我們與世界相連接,進而創造與規劃我們的經驗。這讓我想到輔導過的一位職業桌球選手廖振珽(小廖)的經歷。

「我渴望每天都有進步,做出更多桌球上的技術變化。」
「我渴望可以有人引導我,讓我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豐富我每天的訓練跟生活。」

小廖,23歲,台灣前四位進入德國桌球職業聯賽的運動員,最佳的世界排名是世界男子單打第三十六名。現在的他,說出自己對運動成就的渴望,目標鎖定在兩年內排進世界前十五,這也是他目前所在職業隊上所有選手最好的成績。

我們見面之前,他其實非常擔心,職業比賽長時間的飛行跟移動、轉隊、換教練、安排行程,他渴望有個助理或是經紀人可以協助他,也希望自己的訓練要更多、時間更長,因為他覺得他現在不夠強,是練的還不夠。

小廖練桌球已經14年,超過他從出生至今一半的時間。在每一個正拍與反拍的來回揮擊中,在超過生命一半以上的時光裡,桌球帶給他的已經不僅是運動,更幾乎是他生命的全部。

「如果35歲不打球之後,你最想要做什麼?」見面後喝著咖啡,我開頭就這樣問。
「我想要好好當一個學生,好好感受一次大學的生活,因為我好羨慕他們。」小廖眼睛閃爍著光芒
從高中開始長時間出國比賽,因為桌球遊歷了超過30個國家,比起一般大學生早7年就脫離了校園生活,聽起來很美好,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移動中,每天醒來他都要問自己:我現在在哪個國家?

一次美國大學的走訪,小廖看到同學們坐在草地上討論作業、聊著天,這樣的生活是他從國中以後就再也沒有過的。

「我想要擁有一次完整的學生生活,這是我真的想要的。」
從小廖發亮的眼睛中聽到這樣的回答,我更確信,其實許多美好的生活哲理,就藏在這些小小的夢想中。

「職業隊的壓力跟挑戰真的很大,但我知道這不只是屬於我個人的勝利,我更希望自己的經驗未來可以貢獻給台灣桌球界,讓更多選手知道世界很大,也真正幫助到未來的桌球選手。」小廖嘴上說著,我聽起來這條路好長好長,既孤單,而且無前例可尋;「但我始終相信,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只要有勇氣堅持,最終的勝利一定是屬於希望的。」小廖笑著說。

在一對一輔導的過程中,我請他深呼吸後,用一張圖回顧他所有生命經歷的點點滴滴,然後問他: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然後我請他確認以下的問題:
★我對自己現在的成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嗎?
★是什麼讓我無法表現出最佳狀態?最佳狀態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是否有自信達到我渴望追求的目標?
★我該怎麼做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是否願意竭盡所能,付出一切代價,更努力地成為世界頂尖的桌球選手?
★我是否已經做足充分準備,享受比賽場上的所有意外呢?
★我目前的狀態是處在「好」到「最好」過程中的哪個階段?我該如何補足做到「最好」?
★我打算繼續成為職業選手多久?我會依然健康有競爭力嗎?

我們一個一個的分析、討論、計算,並且告訴他我們從來就不需要羨慕冠軍,而是要擁有成為冠軍的心態與習慣;而成為高手的第一個關鍵就是專注,再難的路你都已經堅持了14年,你能夠把看似無聊的訓練當成樂趣,就像是受傷的球員,轉換心境,將日復一日的復健動作,當成是每日的運動訓練跟挑戰一樣,我們專注在我們最需要協助的地方,集中資源,一切才有可能。

我很喜歡星際大戰中的尤達大師(Yoda)所說:「你的專注,決定了你的存在。」
湯姆‧漢克曾說:「現代的新科技讓人不再無聊,卻也讓生活的每一刻都處於分心狀態。」
分了心,我們的人就不在;而什麼是專注?就是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能持續地、有選擇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信息上的行為。或者簡單地說,「專注就是一種注意力偏差」(Lachaux, 2015),專注的人能有偏差地篩選並持續關注部分信息,同時,排除其他信息干擾。

現在小廖最需要的,絕對是與教練的默契安排跟高強度賽事的洗禮,專心找回自己最滾燙的手感,然後將心情與雜事割捨(或是委由他人全權處理),讓自己多幾次賽事中的心流經驗,保持專注且開放;留著這樣的手感,當你下次回頭望時,眼界的差距會回饋到心智上,你將會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而一切都會在你的掌握之中。

小廖,你行的。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