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次瀏覽

「我是運動員,學英文有那麼重要嗎?」給體育選手也給每個人的外語學習心法

為什麼要學語言?懂得一種外語,就能看懂一群人的內建系統。──作家 褚士瑩

「桌球教父」莊智淵在國外比賽時的賽後訪問,被許多球迷發現,面對媒體訪問,莊智淵可以用全英文受訪,對答如流,過程中也完全不需要翻譯。其實從10歲開始,莊智淵就時常征戰國外,因此他的英文會話能力較強,而且各國的英文腔調他都聽得懂,也能用簡單的語法與非英語系國家的人溝通。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被使用的語言之一。然而,學習語言需要時間,以及持久的心態,一般的運動員在大運動量的訓練後,是否還有時間與精力學習呢?要做的話又應該怎麼做才有效率?

運動員一定要精進外語嗎?有哪些必要學習的理由?

我們可以來對照一下三位運動員的例子──冬奧滑雪選手文彥博、網球名將盧彥勳和跆拳道品勢選手李映萱,都曾經分享自身外語學習的經歷,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文彥博在圓桌體育大會上分享,滑雪是一個外來的運動,因此很多的裁判術語、器材、操作動作等都是英語,而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了解語言就是了解文化的關鍵途徑,學習外語,特別是英語,對運動員的訓練至關重要。想要精準地掌握訓練要點,迅速做出反應,直接度以及精準度都不可或缺。

他表示,體育不僅是一種競技活動,更是一種文化,而語言正是我們理解這種文化的鑰匙。文彥博認為,運動員雖然花費大量時間在訓練和休息修復上,但並不應該成為放棄學習外語的理由。積極地學習外語,不僅有助於與國外選手、教練交流,還可以與防護員溝通。即使不能流利地表達,努力學習單字也有極大的好處。

盧彥勳也分享,14歲時,他入選國際網球總會ITF(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青少年隊,獲得免費到歐洲訓練、比賽5週的機會。但那時的他,連「Rice」都不會說,打電話向媽媽哭訴,一個多月電話費就花了台幣4萬多元,除非有附圖片的菜單,否則根本看不懂,又不好意思開口問。有時看得懂「Pizza」、「Pasta」大類,但什麼口味、配料完全只能用猜的,「運氣好的時候,點到合口味的,就能大快朵頤一番;猜錯的時候,來的東西不對味或不敢吃,就難受一整天。」

李映萱則分享,她的目標是環遊世界,通過跆拳道認識更多的外國朋友。李映萱在學業、訓練和比賽之間忙碌,但透過參加國際賽事,感受到了與其他國家選手分享生活的快樂與滿足。因此,她參與了全球講習、論壇、交流訪問等活動,這些經歷都在不斷豐富她的人生。

不論是哪一位運動員的分享,都突顯現出學習外語的重要性,語言就是一種必要技能,能夠讓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更加自信、更有競爭力。正如文彥博所説,語言是一把打開各種大門的鑰匙,這些路都將帶來我們意想不到的成就和機會。因此,學習外語絕非可棄之選,而是追求卓越的必經之路。

雙語教育,要如何跟運動員做結合?

語言就是我們理解體育文化、增進競爭力的鑰匙,而且學習其實不需要專門的訓練場地,只要有一台電腦,就能在廣闊的網路世界中尋找寶藏。

運動員學習語言,是為了能在國際賽場上走得更快更遠。文彥博指出,雖然我們日常是用中文來交流,但在全球化的世界,了解國外資訊至關重要。他強調,教練扮演關鍵角色,就像是指導員引導滑雪運動員在陌生的環境上練習,教練本身需要願意自己先學習國外訓練方法,以確保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不至於出現誤差,這就需要外語能力。

為了打造雙語環境,提升教練和裁判的英語能力,體育署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使他們能夠應對國際競爭,包含輔導各單項運動協會在教練和裁判講習會中,加入專業英語術語的學習,而這樣的改變,就像是提供了一幅標誌清晰的滑雪地圖,讓他們更清楚地掌握方向。

正如滑雪需要選手迎接挑戰,競技運動的發展也需要不斷與國外選手、教練和裁判交流。運動專業英語能力能夠讓我們更精確地理解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進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因此,我們可以邀請我們國內優秀的選手、教練和裁判,就像是在滑雪場上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滑雪經驗一樣,透過親身經歷,向我們傳達英語在參加國際賽事、與國外夥伴交流方面的重要性。通過學習外語,才能有不斷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巔峰的能力,與國際接軌,實現更多的運動夢想。

運動員要兼顧訓練以及外語學習,有哪些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你可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會不會連外國的月亮怎麼說都不知道?每個國家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運動文化,在新的文化和語言環境中,運動員可能會感到焦慮或不安,他們需要學會如何適應和克服這些情感上的挑戰。

文彥博分享,身為教練,任務就是需要訓練出參賽選手,而選手需要對於每個訓練項目甚至動作應該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回到運動員自身的動力,教練要做的不是壓迫他們去執行,應該是讓他們在生活中產生自發力,在非訓練時間自主學習。

要達成這樣的效果,教練需要練習說故事,啟發選手對於語言訓練學習的動機,例如分享自己在國外比賽的趣事;同時,教練本身也要對學習資源有理解,知道要去哪裡搜集資源,再提供建議給選手,包含觀看外語勵志影片都是很好的方法。加上現在媒體傳播更加發達,Netflix 以及Youtube 也都是很好的媒介,綜合起來,在教學上就能開啟學生的求知慾。

詩菲麥線上家教創辦人黃后分享,外語學習最重要的是為自己創造全外語的環境,例如可以將手機或是通訊軟體設定成英文介面,如果覺得自己還無法達到自學,找一個夥伴或是老師教你使用對的工具以及方法,可能都能更事半功倍。他也推薦劍橋大學發行的網路字典,可以完整理解發音以及字義。他表示,外語學習其實分為輸入以及輸出,而閱讀是一個非常好的輸入方法。運動員可以去觀看CNN Sport,除了文字還有附帶影片,一天5分鐘,每天挑5個單字記在筆記本上,一個月就能積少成多累積150個單字。關鍵在於願不願意開始做學習外語這個動作,如果可以,教練與選手一起規劃學習計畫果會更好,每天累積聽、說、讀、寫,不拘時間多少,從輸入到輸出,就可以建構出一套完善的外語學習系統。

該如何分配學習英文的時間?需要持續多久?

文彥博分享,自己是一個生活化的學習者,加上自己的比賽常常在國外,他有更多機會可以讓自己沈浸其中,但不是每個運動員都有這樣的環境。如果需要建構出一個環境,他覺得娛樂是最好學習外語的場域,因為自己非常多英文的學習都是在玩電競中自主學習而來,如果能把自己的娛樂時間都跟外語學習融合在一起,就能打破訓練跟學習之間時間分配的問題。

沈浸式的學習也許會在一開始有點不習慣,但相對於二分法式的學習,會相對能接受,睡前一兩小時的娛樂時間累積下來,也會是非常可觀的累積。

李映萱曾經分享,「當時不太敢主動跟美國選手聊天,擔心他們講太快跟不上、聽不懂,會很緊張。」每當有美國選手攀談,她就會試著聽關鍵字,真的聽不懂會請對方放慢速度,聽不懂的字她會請對方說明,這時美國選手就會化身為「人肉版英英字典」,幫她解釋字義。經過多年的賽場英文交流,李映萱的英文能力不斷進步,後來更是完全聽得懂,還被美國選手稱讚。

「我會為了出國比賽、參加講習而準備相關的英文單字,或是事先想好要提問的問題並模擬對方可能回應的答覆。」李映萱舉例,國際賽場上大多會聊到幾大主題,分別是這次的比賽表現如何、是否有受傷、如何訓練備賽等,都是可以事先準備的。

能預期的是,運動員因為訓練計畫上可能產生疲憊,但如果要提升自己的外語能力,黃后也提醒,可以學習把每個目標切分成小任務,減輕挫折感,以免因為持續的挫折而無法持續下去,畢竟語言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是短跑,更像是一場人生的長跑,持續走下去就能收穫成果,立竿見影。

書名:隱形賽局:揭開運動產業議題的真相
作者:曾荃鈺、歐嘉竣
繪者:婁華誠
出版:健行
出版日期:2023/12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