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次瀏覽

別把生涯下半場活得像跑路!3個運動員未來職涯生存法則,你掌握了嗎?

讀懂時代的規律,跨界累積進步是未來職涯生存的不二法門,但是要看懂自然與社會規律跟自己的關係,這其實跟專業與能力無關,而是一個人的視野與格局有關。承認有超越個人能力以外的力量,而非過分仰賴個人才華或喜歡抄捷徑、走近路,運動員生涯的下半場要能活得好,跟一個人的眼界、氣度的相關性更勝一切,這 3 個運動員未來職涯生存法則,你又掌握了多少呢?

先說個故事:有位很強壯的舉重選手想學好游泳,他以為,憑藉自己舉重全國冠軍的輝煌成績跟科學化的訓練方法,游泳運動肯定不是問題,因此狂吃高蛋白,負重訓練,一跳下水中,卻赫然發現蠻力無用,越是用力、越浮不起來,不但嗆著自己,還差點沒命…

雖然是個虛構的小故事,但我認為,運動員生涯的下半場,就像是從陸地的場域換到水中世界一樣,從 2D 的視角變成 3D 空間,感受跟所需要擁有的技術、應對之道完全不同;不諳時代的水性,長的愈壯,其實愈容易淹死自己,而這個時代的高手,是懂得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累積成長,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規律放大自己的努力和收益的人,需要明白以下 3 個運動員未來職涯生存法則,聰明的勤奮,才能在水中自在悠游。

法則一:小蝦米也能勝過大鯨魚|韌性勝剛強,柔軟更有力量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談〈東京奧運會後的生涯規劃:運動員的下一步可以是什麼?〉,但這次要用一個更高的視角跟格局來看待未來這件事情,我想借用 MIT 媒體實驗室總監、創用 CC 執行長伊藤穰一 (Joi Ito) 先生在《進擊:未來社會的九大生存法則》一書中提到他站在發明的角度對未來世界的看法,他說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不過想要清晰的掌握未來的輪廓,就需要把自己放到大歷史的環境下來考量,他指出,未來世界三大特點:不對稱性、複雜性、不確定性,都會導致世界的規律重新啟動,有韌性的人在未來比有權威的人更容易存活。

1.不對稱性:新技術的不斷突破,世界越來越扁平,科技創新中掌握新技術的少數人就可以利用新技術顛覆過去在相應領域中佔有統治地位的大機構或組織。未來創業家只會越來越多,體育圈更是進入戰國時代,讓自己成為掌握優勢技術或關鍵技能的少數,像是運動經紀人、獨立自媒體經營者等等,更容易在未來存活。

2.複雜性:網路普及,知識體系間交互影響導致許多創新都是跨領域、跨學科的綜合成果,相對於大型壟斷市場的權力機構包袱比較重,權威會漸漸失去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跨界、多元的通才更有優勢,更能適應與創造更多。思考自己可否創造自己生命的複雜性,像是一個選手有沒有機會在還有選手身分時多看多聽、多學習、多比較,未來有機會像前100公尺紀錄保持人梁澤敬一樣身兼翻譯、賽事評論、專欄作家、博士研究生、運動經紀人,越複雜你存活的機會越高。〈這世界不能只有「成功學」,更要有「失敗學」!梁澤敬從失敗苦熬出的第二人生

3.不確定性: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既然未來的轉變無法預知事前做防範,因此學會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事情就顯得非常重要。我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談〈生涯規劃如果不懂得「敏捷思考」,你就虧大了!〉,敏捷思考其實就是重反應、輕預測,持續向未知推進,持續創造價值,擁抱風險,才是未來最安全的作法。正如中國古聖先賢老子所言:柔弱勝剛強。有韌性的小草在風雲變色的颱風天,比起大樹更不容易折斷,道理是一樣的。

法則二:低水準免費東西太多,關注不值錢,優質才稀罕

其實順著第一個法則來思考,就會發現在這個時代之所以可以有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力量,是因為掌握的很關鍵的東西在身上,因為掌握了關鍵在借助時代跟社會的規律槓桿,放大個人的競爭優勢跟努力,就可以撬動整個產業,但這件事情在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啟示呢?那就是只有做出「優質的好東西」才有價值。

在一個物質過剩、網路內容過剩、風險投資資金過剩的年代,但是優質的內容跟產品仍然稀缺,知名主持人徐磊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大家的熱捧,就得做出值得大家熱捧的作品來,而不要只會炒作自己。」我覺得這個提醒實在到位。免費的網路平台內容太多,網路上太多重複、無價值的東西充斥壟斷在我們的生活中,「網紅」就像是路上的跑馬燈一樣,每個面孔換來換去,大家都只是「淺層關注」,無限多惹人厭煩的廣告依然無法吸引你掏錢或多看一眼,但是優質有自己觀點的內容跟推薦,卻可以創造價值跟利潤,因此我們應該要問自己:我憑什麼獲得別人的關注?我到底可以提供給關注我的人什麼樣的價值?許多選手出名後忘記自己的身分仍然有運動員的角色,頭一轉看演藝圈好像賺的比較多,或是靠外型亮眼短期獲取到大量的關注,但廉價的關注再多也沒用,不妨去找一些真的可以幫助自己提升價值的朋友,專注在高價值的群體獲取少量卻優質的關注,你能帶動群體的價值,你自己才會是有價值的運動員。

法則三:這是個「看臉」的世代,也是個重視才華的世代;別想標新立異,出奇制勝,穩紮穩打的真實力才是致勝關鍵

第三個法則聽起來老掉牙,牙都掉光了,還是很多人聽不懂。前陣子我訪談統一規格賽前藍寶堅尼青年車手培訓隊的唯一台灣選手陳意凡,我問他:「我們常說彎道超車,賽車都是在彎道超車嗎?」他回答我說:「其實並不是,關鍵是每一個賽段都是維持領先,因為彎道數量每場比賽不同,不能期待彎道超車,而是要鍛鍊技術的基礎實力,每一刻都把握,勝負往往都在一秒之間決定。」

他的回答給我很多的啟發,看過賽車轉播跟比賽你就知道,比賽中能超車的彎道其實很少,但只要駕駛技術、車子的性能好,總能隨時找到超車的地方,你如果回頭想想台灣馬路上的三寶,到處都是車,到處都是彎道,技術不好給你100個彎道也沒用。在孫以兵法《兵勢篇》中有一段寫到關於實力這件事,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個「奇」要念成「奇數」的「奇」,跟數學中的概念一樣,指的是不成對的數(奇數),像是7人或11人,你要作戰時先把手上有的兵正面列隊排好,排的不偏斜合乎法則,這叫做「正」,這時候如果你還有多餘的兵力,也就是多出來的那個「奇」,你就獲勝了。很多人後來把這句話理解成「出奇制勝」,但其實歷史上能夠出奇制勝的戰意少之又少,且能勝出的原因,大多都還是因為一開始「正」的兵力能堅守的住,勝券才能在握。

舉個考試的例子大家就懂了,所謂的「以正合」就是在一場考試中,把你會的考題都要做對,不會失分,該得到的分數一分不差的拿下來,而「以奇勝」則是指你原本不會的題目,但考試時突然做出來了,或是別人都做不出來的題目你透過推導跟思考後能寫出來,得到分,這才是「以奇勝」,但是,如果你沒有「正合」卻只想要「出奇制勝」,那你往往就是原本的題目因為粗心大意被扣了30分,最好的結果就意外多給你賺到了5分,而如果是差的結果你連那5分都沒有,難道這樣的結局會比較好?

如果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一直在改變,但是未來整個世界的經濟走向跟趨勢依然向上,那我們更應該要樂觀積極的打一場正規戰,而非一直想要用僥倖取勝。近幾年因為網路跟知識平台崛起,越來越多社會新鮮人都在追求「差異化」,認為做出跟別人的差異就是成功的保障,這其實是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差異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差異化是「奇」不是「正」,這就好比從台中到台北最近的路徑應該是搭高鐵或是自駕開車(看交通狀況), 任何人當然可以選擇我從台中搭飛機再到松山機場,或是從台中港坐船繞到金門再搭船或飛機到台北,這樣做的人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有差異化,但這樣差異化又有什麼意義呢?當我們可以堂堂正正做事時,就應該理直氣壯的搭高鐵,不用怕別人說我走的是正路,沒有差異化,刻意強調差異化的結果就會變質,在體育賽事上,通常都是實力更強的一方獲勝,很少有爆冷的情況,這也是為何爆冷才會成為新聞,你跟人工智能柯潔下圍棋,跟郭婞淳舉重,跟戴資穎打羽球,是無法靠奇招致勝的,與其花心思去想要爆冷,不妨想想自己要怎麼成為實力派,因為,靠實力取勝是世界的常態,機會主義者其實才是世界上的非常態。

如果說,做一個有自我要求且優質的人,已經變成這時代最基本的要求,那我要怎麼樣可以持續的穩紮穩打,自我追求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習,利用學生時期跟選手時期,最大化身邊可以用的資源,並且打好紮實的基礎,將來才有機會在更高的起點往上走;而如果已經出社會了,要試著讓自己的的本事可以在未來是有累積,能隨著工作跟時間增長,而不只是簡單重複的例行性工作,只有相信「累積的力量」,當變化或是不確定性來臨,你成功的機率肯定比其他人要大很多。而關於運動員生涯規劃的學習,歡迎個人運動員或是學校替體育班團體可以聯繫我們,諮詢更多的課程服務。

生涯要能夠活得好,讀懂時代的規律,跨界累積進步是未來職涯生存的不二法門;但是,要能夠讀懂自然規律跟自己的關係,這其實跟專業與能力無關,而是一個人的視野與格局有關。承認有超越個人能力以外的力量,而非過分仰賴個人才華或喜歡抄捷徑、走近路,運動員生涯的下半場要能活得好,跟一個人的眼界、氣度的相關性更勝一切,這 3 個運動員未來職涯生存法則,希望你也有掌握到。

延伸閱讀:

從運動學管理 職場教練謝文憲的體育人生

3個關鍵,讓你用工作上的認真與投入,喚回生活中的平靜與掌握感|專訪「工作與生活的技術」暢銷書作家王永福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