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次瀏覽

別讓一時的挫折毀了一生的努力!「台灣欄神」陳奎儒:擁抱不夠好的自己,你就跨得過去

陳奎儒把一路上的不美好當成必須跨越的欄架,如實的看待自己,回到自己應該要有的標準,看到差距然後急起直追。

台灣在睽違37年後,終於有人可以晉級奧運男子110公尺跨欄準決賽,跟美國、牙買加選手競爭。他就是東京奧運田徑國手,台灣110公尺跨欄紀錄保持人陳奎儒。

即將迎接28歲生日的陳奎儒身高190公分,瘦高腿長,擁有跨欄所需的先天條件。然而,回顧19年來的田徑生涯,他說:「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所有的障礙,就只是跨欄路上的必經之路,沒有跨不過的。」陳奎儒的故事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偶爾會遇到亂流不被人看好,但只要持續做,在動態中修正調整,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偉大。

陳奎儒認為,所有的障礙就只是跨欄路上的必經之路,沒有跨不過的。

屬於你的都會準時到達,只是每個人的準時不一樣

「一直很努力」、「一直慢慢在進步」、「跨欄是他人生的唯一,再來才是生活」這三句評價,大概是陳奎儒身邊所有人跟他自己對自我的評價。

從小在雲林縣四湖鄉長大的陳奎儒,幼年期曾被醫生診斷骨架發育不全,需穿著鐵甲衣靠輔助器行走,家人擔心他連走路都有問題,更遑論接觸田徑運動。國小畢業後,雖然身高抽高到178公分,但體育表現並不是特別好。國中參加全中運時只跑進預賽,高中以前最好的成績則是全中運第五名,當時許多大學教練根本不看他一眼。

陳奎儒幼年期曾被醫生診斷骨架發育不全,需穿著鐵甲衣靠輔助器行走,家人擔心他連走路都有問題,更遑論接觸田徑運動。

「練田徑是我自己的選擇,是我用成績跟家人換來的機會,因此考大學的時候我下定決心只考國立體育大學一間。如果當時國體大沒錄取我,我應該就會離開體育當一般生,不會繼續跨欄了!」幸運的是,奎儒在國體大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貴人王國慧教練,他一眼看中陳奎儒的好身材,只是缺乏磨練,因此開始針對跨欄需要的技術、體能一步一步的修正指導,從頭開始打下良好的跨欄基礎。

陳奎儒描述:「大專級跨欄的欄架高度比國、高中都要來的高,但教練並沒有一開始就讓我針對欄架來進行訓練,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調整我的基本動作、體能和『欄間三步』等整體基礎技術的加強。」結果升大一的第一場全大運賽事,陳奎儒以14秒12的成績拿到110公尺跨欄的金牌,成為當屆最大黑馬,屬於他的跨欄之旅才終於開始展開。

陳奎儒與恩師王國慧教練教練合影。

跟東京奧運金牌的距離,只差0.3秒

「有一個很關鍵的轉折在2014年,那一年我入選仁川亞運,成為國家代表隊選手。雖然在預賽遭到淘汰,但那是我第一次站上國際舞台。我終於認知到自己跟世界的差距有多大。但更讓我興奮的是,原來一個小時候穿鐵甲衣靠輔助器行走的我,有一天可以站上世界的舞台,這對我來說,太有意義了!」

陳奎儒回憶自己這段內心建造的過程,是像跨欄一樣將障礙一個一個跨越排除的過程,只有如實的看待自己,回到自己應該要有的標準,看到自己離標準的差距然後急起直追。這段過程其實跟商業週刊創辦人金惟純先生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提到「承認不足跟錯誤」的概念是一樣的。承認不足並不是要你覺得內疚,而是要「生慚愧心」,如果你承認不足或是跟身邊人的差距之後,身體會發熱、會興奮,那是因為你發現自己明明可以、明明也做得到,卻把自己給想小了的興奮感!但如果承認不足或認錯後,你覺得自己反而被卡住了、動不了、自我價值感低落,那就是內疚。這樣的承認,並無法給你帶來力量。

陳奎儒說,當認識到自己和其他人的距離,「我這才知道,自己的跨欄最佳成績13秒34,跟今年東京奧運金牌的距離只有0.3秒。彈一下手指頭的時間都超過0.3秒,難道我沒有機會做到?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國有人做到,日本有人做到,我相信台灣選手也能做到,也可以站上奧運頒獎台。」這其實就是承認不足帶給陳奎儒相信自己的關鍵力量。

小時候穿鐵甲衣靠輔助器行走的陳奎儒,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可以站上世界的舞台上,和各國選手切磋。

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陳奎儒用這股力量將自己的成績持續推進,2017年以13秒55的成績拿下台灣史上第一面世大運110公尺跨欄銀牌;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以13秒39刷新自己的全國紀錄,奪下台灣自1970年李忠平選手後,睽違48年首位110公尺跨欄銀牌,跟亞運金牌只差0.05秒;2019年在台灣田徑公開賽上,以13秒34再度刷新自己的全國紀錄,拿下金牌,並且成為自1988年吳清錦選手以來,台灣首位站上奧運男子110公尺跨欄準決賽的台灣選手。

沒有比賽的2020年,身為全職運動員的陳奎儒因為小腿肌肉撕裂傷,一個月無法行走,每星期訓練後都要拄著拐杖去醫院抽血消腫。傷痛再加上東京奧運排名的比賽壓力,讓他處在個人田徑生涯的最低潮。

陳奎儒自認:「為了持續精進跨欄技術,我放棄左訓的營養金留在國體大訓練,放棄了很多娛樂時間,甚至很少回老家雲林,努力了19年,直到最近3年才開始被注意到。目前有Nike跟新竹物流給我的訓練補助,我不會在最精華的這幾年因為任何事情放棄的。」

自1988年吳清錦選手後,陳奎儒成為台灣首位站上奧運男子110公尺跨欄準決賽的台灣選手。

陳奎儒一直以來的田徑偶像,就是110公尺跨欄的亞洲飛人劉翔:「我讀劉翔的故事,與他的教練孫海平老師接觸後才知道,劉翔也是過去不被看好,從一位沒有成績的跳高選手,被挖掘出來成為雅典奧運金牌。他的故事,我真的很有共鳴。」個性比較安靜且總是逆來順受的陳奎儒,在跨欄訓練上卻有著莫名的固執,為了不要換教練,他選擇跟著恩師王國慧教練訓練,10年多來經歷了破紀錄、受傷、不被看好、沒有資源、生涯低潮、國際賽事的洗禮,現在面對再大的風浪,陳奎儒反而更能坦然接受。

「我深深相信,沒有跨不了的障礙,沒有創造不了的歷史,我的未來沒有極限。」其實大多數人會持續處在逆境跟低潮中,都是源自於不接受,認為「憑什麼是我?」但如果可以靜下心來跟自己說:「憑什麼不是我?」這時候自己可以走的道路就多了很多。只有擁抱不確定,你才有辦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面對當下的挫折,而第一步就是要先承認並擁抱這些不美好的挫折。

陳奎儒把一路上的不美好當成必須跨越的欄架,他說:「我想成為把遙不可及變成可能的運動員,對我來說,創造的是自己的歷史,選手生涯其實很短,我只想把跨欄這件事情不留遺憾的走完,不只希望把成績帶給台灣的觀眾,更希望能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運動員。」一個不傲慢,安安靜靜的運動員,或許更有機會成就偉大。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