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次瀏覽

化療8次後站上奧運舞台:抗癌奧運拳擊手陳念琴

2021年東京奧運的成績傳出,這麼被體育圈看好的奪牌明星,女子拳擊69公斤量級世界排名第2的「拳擊女王」陳念琴,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兩度登上奧運舞台的女拳擊手,怎麼會在8強落敗?

「我的拳擊生涯就像搭雲霄飛車,最精彩時出現噩耗、最平凡時累積成就。」

24歲的台灣拳擊女王陳念琴,俐落的短髮,笑容可掬,在東京奧運的拳擊擂台上揮舞著雙拳,奮力迎戰印度對手洛芙琳娜‧博爾戈漢(Lovlina Borgohain),然而,更是抵抗著自己身上的病魔。

2021年東京奧運的成績傳出,我一度很詫異,這麼被體育圈看好的奪牌明星,女子拳擊69公斤量級世界排名第2的「拳擊女王」陳念琴,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兩度登上奧運舞台的女拳擊手,怎麼會在8強落敗?2021年10月1日,陳念琴自己在公開臉書上給出了答案。

2019年6月,陳念琴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脖子右下方出現小硬塊,多次檢查後,確認罹患了「何杰金氏淋巴癌」二期。陳念琴說:「當時距離奧運資格賽剩下2個月,醫生告訴我:『念琴,現在癌症已經是二期,第三期將會擴散到橫膈膜上下或是轉移到脾臟,你只能馬上接受放射治療,以免病情惡化。』但我當時想都沒想,就回醫生說:『不行,我要先比完奧運資格賽,再開始進行化療!』」

「我一定要去到奧運,因為這是我一生的追求!」到底是怎樣的信念跟心態,可以讓一個人置生死於度外?2021年12月的奧林匹克精神講座上,陳念琴給出了她面對困境的三個答案,在感動與笑聲間,她認定拳擊是天主要她走的路。

到底是怎樣的信念跟心態,可以讓一個人置生死於度外?照片來源:陳念琴﹣I’m Nien-Chin,CHEN臉書粉絲團

樂天基因加上人際修練,是打造心理韌性的條件

談到適應力,念琴自認比誰都強。14歲時從馬祖飛來台灣,從角力換練拳擊,這10年的拳擊人生,都是由外人眼中的「不可能」組成的。

「搭飛機那天是2010年8月13日,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光聽到能來台灣就非常興奮,還以為是個夏令營,只是來體驗一下,誰知道8月31日教練安排我住進天主教修道院,從此一個人在台灣住了10年。」

「當時因為教練同時也在帶亞青男子選手,因此我國高中的訓練,都是跟男生一起練拳,吃一樣的課表,做一樣的體能重訓。雖然很累很辛苦,但確實幫我打下很紮實的基礎。」陳念琴感恩的回憶這段時光,來到新竹加入柯文明教練麾下,平時都和男生一起訓練,國內幾乎沒有對手,讓她在拳壇中逐漸被大家看見。

一個小女生長時間跟一群學長練習,往往會成為被排擠、嘲笑的對象,甚至還被學長譏笑「滾回你的馬祖去啦!」但這些阻擾卻成為念琴全然投入拳擊的動力。16歲時,她以初生之犢的身分「越級打怪」挑戰台北城市邀請賽,擊敗了年紀更大、身材更好的蒙古亞運銅牌選手,並且跟哈薩克奧運銅牌選手精彩激戰;17歲獲選為國際拳總aiba亞洲最佳女拳擊手,同時拿下世界青年拳擊錦標賽金牌;18歲更拿下青年奧運會銀牌,一路改寫台灣的拳擊歷史。

念琴擁有如此強韌的心智,很多人以為只跟內在性格有關,其實外在環境條件也有關鍵的影響作用。如果用公司來比喻運動員,一個公司要運作良好,除了自己內在的設備、人力、管理制度外,跟外部合作廠商的關係、現金存量、人脈,都會為公司帶來更多幫助。反觀陳念琴強大的心理韌性,其實除了她自己的成長心態跟自信心外,開朗的性格為她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有效提升她外部的支持系統,內外升級形成正向循環,讓內心更強韌。

從角力到拳擊,從馬祖到台灣,從修道院到拳擊擂台,陳念琴不斷擴張自己的舒適圈,持續成長。她堅信:「當你的夢想可以超越你的恐懼,你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從角力到拳擊,從馬祖到台灣,從修道院到拳擊擂台,陳念琴不斷擴張自己的舒適圈,持續成長。圖片來源:陳念琴提供。

挫折時讓眼淚流下,才有機會復原再站起來

「2016年2月到5月,我跟教練兩人一起在海南島訓練基地訓練,沒有假日,錯過了除夕跟過年,教練的太太還飛到海南島跟我們一起吃年夜飯,吃完繼續訓練。」陳念琴19歲就拚到台灣第一張女子奧運拳擊門票,但卻也因為過度緊張,在16強遭到淘汰。

同樣的挫折,在東京奧運前重新再來一次。或許是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東京奧運因疫情延後一年,讓念琴有充裕的時間去對抗病魔,歷經8次化療、10次回診,現在已經完全康復。演講時,念琴彷彿終於鬆了口氣:「這是東京奧運前,教練團隊跟長庚醫療團隊的最高機密,憋了好久,終於可以說出來。選在奧運結束一段時間後的10月跟大家公開,是希望我的抗癌過程可以鼓勵癌友們更勇敢度過生命難關。」

說出自己內心的傷,聽起來跟運動員的堅強形象很不相符,但挫折其實是一個持續變化的動態過程,我們常說的「耐挫力」指的是忍耐挫折的能力,但誰說挫折忍完就會過去?忍耐只是整個挫折處理過程的第一步。就像我們在吃飯,咀嚼之後還有吞嚥、分泌胃酸、大小腸吸收養分跟水分,最後把不要的部分排出體外。整個過程如果只一直強調「吞下去」而沒有「排出」,遲早會爆炸。

我覺得念琴的心理強韌,可能跟她常說自己只要睡一覺、很多煩惱就都忘記了的「復原力」有關。面對挫折不是只有忍耐,有時候說出來、擷取挫折中的養分,最後哭一哭把情緒排解開來,從適度的傷害、錯誤、挑戰、壓力或挫折中獲益,從逆境中復原進化,才能成為成長的新契機。

運動員要如何不隨波逐流?

「每當我站上四個繩角圍繞的拳擊台,我知道我只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勇敢站起來,挺到最後。」流淌著阿美族與布農族血液的陳念琴,用「看不見的韌性」為主題,串連自己的生命故事,並說出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我會繼續挑戰2024巴黎奧運,希望將這項運動推廣給更多原住民、深山等偏鄉地區,跟教練一起在部落成立拳擊訓練站,幫助更多部落孩子與社會接軌,用運動改善生活,提升自信。」

演講最後,陳念琴引用電影《王者理查》中的一段台詞:「若不設定遠大計劃,就只能隨波逐流。」設定計畫說得簡單,但承擔後果不容易。陳念琴花了10年,用一拳又一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那看不見的韌性,都在她經歷的每一段故事裡清晰浮現。她的擂台上,永遠都有兩個對手,一個是看得見的敵人,一個是看不見的自己,她仍不斷在超越,享受拳擊運動。

圖為作者與陳念琴合照。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