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4 次瀏覽

把壓力視為養分的亞運國手林智偉

文章引用自中華奧會《2019奧林匹克精神全國巡迴講座報告書》版權為中華奧會所有

撰文:戚海倫

責任編輯:曾荃鈺


隨時把自己準備好,也許機會就在下一秒會出現。

林智偉,28歲,臺體大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畢業。2014仁川亞運田徑國手,那是他第一次當選國手,也是唯一的國手經驗。他曾渴望在賽場上幹掉陳傑;亞運時,他與陳傑是4×400公尺接力隊友。

「要比就比最大場的,很有趣吧!」林智偉現於國中任教,渴望開拓無限可能,持續學習、持續分享。

出生台中的林智偉是獨子,爸爸做廣告設計、媽媽在鄉公所服務,近80歲的奶奶身體硬朗,教游泳、也參加長青賽。小學三到六年級時,智偉是游泳選手,每晚要練三小時,「感覺半被逼迫。在室內溫水泳池練,但我就是一直覺得很冷,我好怕冷。」

升上國中,林智偉不練游泳,開始叛逆。當時網咖不貴,他省下早餐錢,下課跑去網咖打線上遊戲,每次一待就三、四小時。媽媽和奶奶都曾到網咖去抓他,但他就是想去網咖。

在網咖久了,逐漸結交國高中中輟生朋友,也有人跳八家將。智偉開始跟著他們去KTV、混撞球間,有時也跟朋友「出陣」,眼看他們打架鬧事、跟著喝啤酒。「那是我的浪蕩年代。」國二開始,家中氣氛不佳,林智偉開始不想回家,「爸媽沒空管我,也管不動我,我根本不理他們。」奶奶對這個孫子感到放棄,總說「完蛋了、沒救了!」

「現在想想,幸好沒學會抽煙、吃檳榔。」對當時的智偉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外面這群朋友;他總覺得,跟他們一起,不必考慮課業,「覺得開心,有種歸屬感。」

直到國三下,基測在即,林智偉因故和朋友不愉快,他突然覺得,這種「兄弟關係」如此脆弱,不知意義何在?他發現,生活沒目標,看似無憂無慮,實則渾渾噩噩。

「媽,妳會不會覺得我沒救了,像個廢物?」留著叛逆的刺蝟頭,流連網咖、智偉感受到鄰居都不希望孩子跟他走太近,隨口問媽媽這句話。媽媽告訴他,「不管你變得如何,我都不會放棄你!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智偉當時一個人獨自走進房裡,坐在椅子上發呆,一直環繞剛剛的情景,然後閉著眼睛哭了,因為他被那一瞬間的畫面給感動了;人生當中會在哪一個時刻被哪一個人、某一件事物給感動,不知道,也許就在那一個關鍵點,你就因此改變了。而這句話也點醒了他,他發現,家人才是不離不棄的後盾。後來家人為他請家教,陪他讀書,在家教老師介紹下,智偉後來進入體育班。

國中三年,林智偉在校運會短跑拿下三連霸,當時他覺得自己很強,期待上高中能有更好的成績。進入高中,他與外面的朋友不再聯絡,但剛進入體育班,他完全不知團隊該守那些本分、遵守哪些禮節;很快地,他就從高度期待,轉為迷惘。才高一,他不去練習,既騙教練、也騙家人,「那時我家裡環境不算好,也不敢跟家人講要買衣服鞋子,覺得練田徑又累、又煩。」

兩頭騙,林智偉被班導抓到過。到高二,他轉練跳遠與三級跳遠,林智偉突然覺得有目標努力,「我渴望被關注,練習超積極。」只是,沒有系統訓練,光是拼命做,最後腳跟受傷,鎖骨也脫臼。

國中不愛讀書的林智偉,高一上學期也不愛讀書,還曾被認為有學習障礙。他在高一下學習開始認真課業,成績進步,但英文老師打死不信,甚至讓全班重考。高二時,智偉的學業成績大躍進,高三時他在訓練上給自己一年拚,終於登上全中運舞台,但只跑了一場100公尺預賽,他的全中運就此殘酷結束。

當時后綜國中的班導師戴金鼎,認為他沒有運動員天份,曾撂下重話:「放棄運動、乖乖讀書,你練到死也不會有出息!」

多年後,戴金鼎在臉書發文:
「這孩子畢業後,完全沒把我的話放在耳裡。
他就像Kobe般自虐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最後這個大笨蛋,居然成為后綜史上第一位亞運國手,狠狠打腫了我的臉。」
戴金鼎教練說
「從此之後,我不再叫我的孩子放棄夢想了,因為我親眼見證了奇蹟。」

對林智偉來說,當時他只想參加全中運,那就是他的目標,沒想過跑進複賽、決賽,更別說拿牌。

林智偉原本對自己的規劃是,好好考大學、不當選手,改念體育相關科系。但考術科立定跳遠,他腹部抽筋,兩次違規拿零分,只能在體育場角落痛哭。

他考了輔大、國體大、台體大、文化大學,也去考志願役,「但我什麼都沒上,連人家說閉著眼睛考都能上的志願役,我都沒上。」一度在家每天吃吃睡睡,不知該做什麼,但他覺得不能繼續這樣頹廢,報名參加統一盃半程鐵人三項賽,游泳他第三名上岸,誰知道,接著騎自由車,他在下坡處大摔車,嚴重受傷,之後卻被通知,備取上了輔大,就這樣帶傷進輔大就讀。

進輔大,林智偉又轉項了,改練200公尺與400公尺。在輔大,田徑界名教練「吳媽媽」吳錦雲帶著他訓練,一整年的時間,林智偉第一次感受到,教練專注為他付出,那是一種前所未有、亦師亦友的默契,「我很想為了老師有所表現。」林智偉說。

天不從人願。比大專盃,林智偉怯場,進終點前,他強烈感受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氣自己沒能為吳媽媽留下美好回憶。

大二開始,他瘋狂訓練,但不懂得放鬆。練到脛骨都腫,走路都有問題,林智偉開始看西醫、中醫、甚至民俗療法,後來照MRI,發現骨頭微裂,疲勞性骨折,後來他才發現,自己太過認真、傻傻練,應該「適度偷懶」。

而後他開始練400公尺與400公尺跨欄。在他心中,能穿上台中市代表隊的戰袍,一直是心中期待的事,只是過去選拔總是無緣圓夢。暑假時他認真鍛鍊,自己摸索著練欄架技術,雖然也曾因技術不純熟,導致腳骨稍微位移、無法跑步,但後來他在大專盃的四百公尺跨欄,首度挺進了決賽。

在大學課業一直維持前幾名的林智偉,大四時也打算好好考研究所,因此在田徑訓練上心態特別放鬆,說也奇怪,心情放鬆了,比賽成績反而慢慢變好,逐漸發現過去不曾感受的技術面。「當時我嘴上最常說的就是『我要幹掉陳傑!』還被標槍學弟黃士峰笑,『你都不認真練!還想幹掉他!』」

心態變化,林智偉後來竟在港都盃收下他人生第一個全國冠軍,雖然陳傑沒比這場比賽,但林智偉逐步建立了信心,也逐漸被其他選手看見。

一年內,林智偉的400公尺成績進步了兩秒多,雖然兩所研究所都沒考上,但老師問他,是否拚拚看亞運達標?「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吧!」一個念頭,林智偉決定大學延畢,但起初他並沒有全心全意,反而因為手上有些獎學金,開始買名牌、買潮服,生活走樣。

「直到寒假,我覺得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荒唐了幾個月,他突然意識到賽季快來了,決心好好面對訓練,全心拚達標,於是規定自己規律生活、不吹冷氣、不吃油炸、不喝冰的飲料……。

也在延畢那年,他認識了生命中第二位亦師亦友的教練—黃春榮教練,在「幹掉陳傑」的目標驅使下,林智偉每天眼睛睜開,想的就是課表,他也很重視身體,不希望身體出任何狀況。

成績說話,當時在田徑界傳言,「可能跟陳傑有拚的人出現了!」指的就是林智偉。102年全國運動會,林智偉遭看好有機會拚金牌;他對自己也有高度期待,「要拿個真正的全國冠軍!」預賽、複賽他跑得輕鬆,複賽微幅領先陳傑。賽後他回飯店洗澡放鬆,決賽前,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要命狀況!

林智偉清楚記得,他在暖身慢跑、做些漸速跑時,感到小腿抽筋。「不妙!」他一直按摩小腿,甚至萌生退賽念頭。但教練安撫著:「今天最後一趟了!」位在第四跑道的林智偉被大會重點介紹,他卻滿腦子都是棄跑的念頭。他看向看台,比比自己的腳,但教練只伸出食指,示意他「最後一趟、全力以赴!」

這原本是林智偉最期待的一刻,但如今他卻一點都不想比賽。他上起跑架,但卻完全沒試跑。槍響後跑出去,他身體僵硬,也有抽筋狀況,先是告訴自己跑第二、或第三就好,但就在他想試圖加速時,鼠蹊部也抽筋了!「大一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又出現了。」林智偉說。

最後他無緣獎牌。內心上演著小劇場,擔心教練罵他,但教練見到他時,卻沒生氣,而是對他笑。「當時心中那道牆瞬間瓦解。」林智偉抱著教練道歉,「對不起,我沒能給你這面金牌。」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林智偉無法面對,他不敢看當時的比賽影片,甚至不想回憶。

「我學到了,原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林智偉後來明白,自己太緊張,太看重大家的期待,輸在心態。

全運會失利,但拚亞運達標的目標沒變。他在一場重要比賽,展現尾段實力,以0.25秒擊敗對手,收下第二名。「就是這0.25秒改變我的一生,後來我被徵召,成為2014仁川亞運國手!」林智偉回憶,當時進入直道,曾想著會不會輸、落居第三?「但我不甘願輸」,心態不輸,結果不同。

「一直順遂的人太少了。」林智偉說,過去的歷程都很重要,「隨時準備好,也許下一刻,機會就出現了。」經驗告訴他,「就算太多不順遂,也別放棄、不去努力。」面對未來,林智偉清楚知道,「不必模仿,靠自己創造!成功,就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奔跑!」

人生就像是在高高低低的起伏中,斷斷續續地寫下故事,智偉自己說,挑戰這次中華奧會安排的演講也是一樣,面對一群即將畢業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年輕高中靈魂,即將臨到他們的是各種新環境、新挑戰、新的壓力、新的人事物,但希望透過演講告訴他們,「不畏壓力、享受改變」,縱使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卻也是非常有趣且深刻的。

嘗試與學習到寶貴的經驗,將壓力轉換成動力持續堅持,
過程中就會漸漸的看見自己的價值。
我們「不去模仿,自己創造,
每件事情都視為好玩的有趣」,生命自然就會精采起來。

如今林智偉回到國中當體育老師,更常用他的故事勉勵各位同學:「人生最關鍵的資源從來就不是金錢,而是時間與遇到機會的時機點。」其實要能不要被環境限制有兩個關鍵:一個是看見夠多的選項,另一個是知道該怎麼做選擇。

過去在學校,我們擁有學歷但它並不等於能力,學歷只能證明「你有學習的歷程」,但你能否應對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出了社會,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因為你要解決的,是各式各樣的人生難題,讓你能做出正確選擇的,往往是嘗試錯誤後的經驗累積,而智偉的故事,就是勇敢嘗試的證明。

過去智偉走的不是一般人經歷的路,在懵懂的屁孩時期,但卻成為了他一輩子精彩的故事,智偉常說:『就算跌倒,也可以抓起一把沙』,智偉是願意讓自己跌倒後不客氣地抓起地上的砂礫,期待抬頭後的陽光。這樣的態度也是他在體育中充分展現出來的。

曾經受傷休養將近兩年沒人理會的智偉,大四才拿下人生的第一面全國金牌;卻又以輔仁大學黑馬之姿,飛快的進到亞運會的田徑接力選手名單。

有了條件,搭上機會,順勢而為。智偉一直努力在追尋,比賽後持續進修、嘗試創業、考上專任教練。智偉說:「即使暫時不是第一,也要找到有機會能做第一的領域。」考碩士、當教練、拍平面廣告、微型創業,智偉樣樣都去嘗試。如同美國詩人 佛洛斯特(Robert Frost)詩句中所說:「林中分岔的兩條路,而我走上人跡罕至的那條,這使得一切從此截然不同。」透過嘗試與學習到寶貴的經驗,縮短他做出正確選擇的時間;縱使現在這條路只是更為辛苦,但是收穫卻也是過去沒有的豐盛。

勇敢嘗試的心,給了智偉更多的選項;將壓力轉換成動力讓他持續堅持,看見自己的價值,也就更知道該怎麼選擇。奧林匹克精神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透過聆聽運動員向上的努力歷程,往往能為這樣的精神作最佳演繹;希望從運動員的故事上,讓我們發現看似平凡的我們,可能都蘊含了無限的潛能!

延伸閱讀:

傳承田徑薪火-黃春榮教練

「一切,從拿起榔頭開始。」-運動場館專案經理葉家榮

更多文章:

跨領域學習讓你得自由
文章引用自中華奧會《2019奧林匹克精神全國巡迴講座報告書》版權為中華奧會所有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tasb"]

相關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最新文章!